材料一: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 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幕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 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 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 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 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材料二:
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节选自《韩非子·显学》)
【注】区冶,欧冶子。春秋时越国人,善于铸剑。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3分)
相为天子A得人于朝廷B将为天子C得文武士于幕下D求E内外F无治G不H可得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鈇钺,指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文中是乌公节度使身份的象征。
B.处,文中指处理,与《谏太宗十思疏》"德不处其厚"中的“处”含义不同。
C.夺,文中指夺取、抢夺,与成语“喧宾夺主”的“夺”含义相同。
D.形容,文中指形体容貌,与《屈原列传》中“颜色憔悴”中的“颜色”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说“马群遂空”不是说冀北没有马,而是说没有好马。下文说“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也是同样的道理。
B.韩愈说乌公“以礼为罗”,把用礼节揽士喻为以网罗捕鸟,也暗含有把东都才士“一网打尽”的诙谐之义。
C.韩愈的好友石处士、温处士一直怀才不遇,得不到朝廷的重用,直到乌公的出现,才被招募至府中。
D.韩非采用类比论证,阐明了选拔任用官吏的原则和方法,说理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 (4分)
(2)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4分)
14.《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一文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0.BDG
11.C项“喧宾夺主”的“夺”意为压倒、胜过,两者含义不同。
12.C项“怀才不遇”“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表述不当,“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 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根据前文“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也可知两人是拥有真才实学却隐 居不仕的人。
13.(1)那些辞官回乡闲居里巷的士大夫们,和谁一起往来交游呢?(“去位”,辞官; “士大夫……者”定语后置句;“嬉游”,往来交游;语意通顺1分。)
(2)任用他担任官职,考核他的功绩,那么即使一般人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也能判断出来。(“试”,任用;“课”,考核;“功伐”,功绩;语意通顺1分)
14.①赞扬乌公善于识人、用人的德才;②为好友得到朝廷重用而欣慰;③为好友的离 开而怅惘不舍。(任意答出两点给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