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代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矢。深则历,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①(《论语·宪问》)
【注释】①“果战!末之难矣。”意为:好坚决呀,没有办法跟他辩驳了。
21.(1)第一则材料中,“中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则材料中荷蒉者的“深则厉,浅则揭”运用了__________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做事要__________的观点。
22.荷蒉者认为孔子是一个固执的人,而孟子却说孔子是“圣之时者也”,认为孔子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
21. 行为合乎中庸 对比 审时度势,知道深浅(恰到好处)
22.(1)我认为孔子是懂得变通的人。虽然孔子认为,能够“中行”的人是理想中的合乎中庸之道的人。然而现实中这种人太少了,如果有“狂”者和“狷”者,就算不错了。狂者好高骛远,就不会自甘堕落,而会去积极进取,如果践道笃行也会有所成就;狷者清高自守,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能做到恢弘通达亦会有所成就。“中行”之士不可求,只好退而求其次。在谈交友之道时也显示了变通性:要忠言直告又要恰当地引导,不宜强加于人。即使是忠言善语,不被朋友接受,也不要去强加于人,否则自讨没趣。这种交友处世之道,至今有用。
(2)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固执的人。孔子知难而进,具有为了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比如隐者以水深水浅为喻,建议孔子应当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孔子不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为了理想,明知不可为也要去奋斗。
(3)我认为孔子既能做到固执坚守,又能适时变通。结合材料一、二可见变通的一面;结合材料三分析固执的一面。(略)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孔子说:“找不到行为合乎中庸的人而和他们交往,一定只能和勇于向前及洁身自好的人交往!勇于向前的人努力进取,洁身自好的人不会去做坏事!激进的人勇于进取,耿介的人不做坏事。”
材料二:子贡问与朋友的相处之道。孔子说:“忠心地劝告他并好好地开导他,如果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取侮辱。”
材料三: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击磬,有一个挑着草筐的人经过孔子门前,说:“这个磬击打得有深意啊!”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真可鄙呀,磬声硁硁的,没有人知道自己,就自己作罢好了。水深就索性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走过去。”孔子说:“说得真果断啊!真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可责问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