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阅读答案与翻译

2023-03-10 21:29超越网

(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调露元年,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对曰:“文学蕴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B. 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C. 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D. 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信于人”的“信”是相信,与《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含义不同。
B.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纪大了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C. 宿直,就是值班。古代官署在休沐之日和夜间为了应对突发事变、守护机关和处理紧急公文,多有一套轮流值班的工作制度。
D. 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其所育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狄仁杰秉性耿直,敢于据理力争,甚至有时当面顶撞高宗和武则天,武则天也常常能接受他的意见,甚至迁就他。
B. 狄仁杰的同僚郑崇质要出使远方,但他的母亲年老病弱,狄仁杰就向长使蔺仁基提出请求,要求自己代替他去。
C. 狄仁杰断案公正严谨,权善才、范怀义误伐昭陵柏树,高宗要杀了他们,狄仁杰上奏说他们罪不该死,于是皇帝立即赦免了他们二人的死罪。
D. 狄仁杰做官的时候,十分重视提拔人才,可谓不拘一格,他所举荐的张柬之、姚元崇、桓彦范、敬晖等人,都成了著名臣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
(2)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
14. 范仲淹评价狄仁杰:“岩岩乎克当其任者,唯梁公之伟欤!”意思是,像岩石那样高峻伟岸而能担当其重任的人,只有狄梁公这样的伟人。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
10. B
11. C
12. C
13. (1)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那就请先将我流放到荒无人烟的边远地带,给忠贞的人作为将来的警诫。
(2)当时朝廷正在惩治越王李贞党羽,应该治罪的有六七百家,登记没收家产入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人,司刑寺督促豫州方面执行判决。
14. ①不徇私枉法,为了维护公理,敢于犯上直谏。
②忠于职守,宅心仁厚,宽以待人。
③为国举贤,不存私心。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武则天十分信任和器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众大臣没有哪一个可以与他相比的,她时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也习惯于当堂直言强谏,而武则天也经常采纳他的建议,尽管在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时也从不在意。
“常”在此有时常,常常的意思,应作状语修饰谓语“谓”,二者不可断开,排除CD。
“仁杰”是“好面引廷争”的主语,而不是“名”的宾语,应断到下句;“太后”是“屈意从之”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句,排除A。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A.正确。相信;随意,表示弹奏技艺的熟练。句意:不被别人信任。/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
B.正确。
C.“宿直,就是值班”说法不准确。宿直,是夜间值班的意思。
D.正确。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于是皇帝立即赦免了他们二人的死罪”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狄仁杰上奏说二人罪不该死,皇帝生气,然后狄仁杰又以汉文帝和张释之的典故劝说皇帝,而且文中说“上怒稍解”,没有提及皇帝立即赦免了他们二人的死罪。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曲”,曲意;“弃”,丢弃,此处指流放;“戒”,警诫。
(2)“治”,惩治;“坐”,判罪;“籍没”,登记没收家产入官府;“趣”,通“促”,督促,催促。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狄仁杰因为对权善才、范怀义二人所受刑罚过重而范言直谏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不徇私枉法,为了维护公理,敢于犯上直谏。
从“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的行为可以看出,狄仁杰忠于职守,宅心仁厚,宽以待人。
从“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可以看出,狄仁杰为国举贤,不存私心。

参考译文:
(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寺上奏说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上的柏树,按照罪责法令应当除去官吏名籍,唐高宗却特意命令将他们处死。大理丞太原人狄仁杰上奏道:“这两个人的罪责不应当被处死。”唐高宗说:“权善才等砍昭陵柏树,我不杀了他们就是我的不孝。”狄仁杰一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唐高宗满脸怒色,命令他出去,狄仁杰说:“冒犯陛下的威严,直言强谏,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很难做到的。但我认为如果遇到桀、纣固然会很困难,而如果遇到尧、舜这样的仁君却很容易做到。如今依照法令不应当被处死的人,而陛下却执意要处死,这样一来,就会让法律失去取信于人的根本,那么人们以后将何所依从呢!汉朝张释之曾说:‘假如有人盗取高祖长陵一抔土,那么陛下将如何处分他呢?’如今因误砍一棵柏树而将两位将军处死,那么后代会怎么看待陛下!我之所以不奉诏执行陛下的命令,是唯恐让陛下陷落到无道的境地,也是害怕无颜去九泉之下见张释之的缘故。”(听他这样一说,)唐高宗的怒气才稍微消了一点。起初,狄仁杰担任并州法曹一职,同僚郑崇质本应出使遥远的地方。可是郑崇质的母亲年迈多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不妙,怎能再让她有万里离别的忧愁呢!”随即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他代替郑崇质担当出使的任务。调露元年,左司郎中王本立仗恃皇帝的恩宠而滥用权力,朝中文武百官对他畏惧有加。狄仁杰上奏揭发他的奸恶行径,并请求将他移交司法部门查办,唐高宗特地将他赦免。狄仁杰说:“尽管国家缺乏优秀人才,可是难道缺少像王本立这样的人吗!陛下为什么要爱惜罪人,从而使王法得到损害。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那就请先将我流放到荒无人烟的边远地带,给忠贞的人作为将来的警诫。”王本立最终被治罪,朝廷上下从此严肃而有法度。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当时朝廷正在惩治越王李贞的党羽,应该治罪的有六七百家,登记没收家产入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人,司刑寺督促豫州方面执行判决。狄仁杰向上密奏道:“他们都是受牵连的,我本打算奏明皇上,可是似乎有为叛逆的人申辩的嫌疑;可是知而不言,又深恐违背陛下仁爱怜悯的本意。”太后因此特地原谅了他们,将他们全都流放丰州。武则天十分信任和器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众大臣没有哪一个可以与他相比的,她时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也习惯于当堂直言强谏,而武则天也经常采纳他的建议,尽管在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时也从不在意。狄仁杰曾经随从武则天巡游,途中忽然遇到大风,将狄仁杰的头巾吹落在地,他的坐骑也因此受惊而飞奔不止,武则天于是命令太子追上惊马,抓住马的笼头并将它拴好。狄仁杰多次以年老多病为缘由向太后提出回家养老的请求,武则天每次都拒绝了。每当狄仁杰入朝参见的时候,武则天还时常阻止他行跪拜礼,她说:“每当看见爱卿行跪拜大礼的时候,朕的身体也会痛。”武则天还免除了狄仁杰晚上在宫中值班的义务,并告诫他的同僚们说:“如果不是什么军国大事,就不要去烦扰狄公。”辛丑,狄仁杰去世,武则天痛哭流涕,说:“朝堂空了!”从此以后,朝廷一遇到大事,如果百官决断不了,武则天就会叹息道:“老天为什么要把我的国老这么早夺走呢!”武则天曾经询问狄仁杰道:“朕想要得到一位贤士委以重任,您认为谁最合适呢?”狄仁杰回答道:“如果陛下想要的是学识渊博的才俊,那么苏味道、李峤本来就是最佳人选。如果陛下一定要找卓尔不群的奇才,那就非荆州长史张柬之莫属了,此人虽然年迈,但的确是块当宰相的料。”武则天随即擢升张柬之为洛州司马。过了很久,终于将他升任为宰相。狄仁杰还曾经向武则天举荐了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这些人都成了唐代的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道:“治理天下的贤能良将,全都出自您狄公的门下啊。”狄仁杰回答道:“引荐贤良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并非为了一己私利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