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甲]余幼时即嗜学[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2019-05-17 17:00超越网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惠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①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②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③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④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⑤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 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符号。③外家:指舅家。④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⑤经生:泛指研读经书的书生。
5.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余幼时即嗜学( ) ②腰白玉之环( )
③屏人窃诵 ( ) ④返临川 ( )
6. 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以衾相覆”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A. 无从至书以观 B. 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C. 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D. 以中有足乐者
7. 用现代汉话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
8. 从宋濂和陈际泰求学经历中,我们可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

【答案】
5. (1). ①特别爱好 (2). ②挂在腰间 (3). ③偷偷地 (4). ④返回
6. B
7. ①抄完书,跑着送还给人家,一点也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②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一万首
8. 读书求学须不畏艰苦,勤奋不辍,方能有所成就。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嗜”是“特别爱好”;“窃”是古今异义词,“偷偷地”的意思。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以衾相覆”中的“以”是“介词,用”;A项中“以”是“来”;B项中的“以”是“介词,用”;C项中的“之”是“凭借”;D项中的“以”是“因为”。故选B。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毕(完)、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时间)”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先后(前前后后)、作(写)、至(达到)”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8题详解】
试题分析:开放性试题。在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从积极的角度谈启示。从甲文中宋濂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和乙文中陈际泰勤奋读书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宋濂和陈际泰两人都是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发愤读书,最后学有所成的。由此,可从读书要克服困难、要勤奋等角度来谈启示即可。

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乙]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勤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