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①之则安,辅之则强,非②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 :‘人③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与:拥护,爱戴;赞许,称赞 。②非:非难,责怪。③人:这里指统治者。
9.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划两处)
民 怨 其 上 不 遂 亡 者 未 之 有 也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1. 结合选文中的关键句,说说选文体现了管仲怎样的政治主张。
【答案】9. 民 怨 其 上/ 不 遂 亡 者/未 之 有 也
10. 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非难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
11. 示例:“君人者,以百姓为天”一句是文章的关键句,这句话表现了管仲民本思想(或重民思想、以民为重)。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故断句为:民怨其/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非:非难,责怪。背:背弃,违背。
【11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齐桓公和管仲的对话,主要说明一个国家的安危最终决定于人民。统治者只有以民为天,国家才能安定,才能发展,才能强大。反之,就有危险,甚至亡国。表明了管仲的重民思想、民本思想,其中突出的表现在于“君人者,以百姓为天”一句。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翻译:
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百姓亲附,国家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国家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国家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国家就要灭亡。《诗经》中说:‘统治者如果不贤良,一个地方的人民都会怨恨他。’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