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①,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 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5.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阙:略无阙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B. 或: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C. 谷:空谷传响 行深山巨谷中
D. 素: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7. 【甲】文段描写了三峡四季的水,请简要概括各个季节的水所展现的不同的美。
18. 山光水色,寄情寓理。【甲】【乙】两文段借山水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参考答案】
15. C
16.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确实)有很多趣味(翻译成 “趣味无穷”也可)。
17. ①夏季,水势浩大,水流迅疾,展现三峡水的奔放美;②春冬,水退潭清,展现三峡水的清幽美; ③秋季,水枯气寒,展现三峡水的凄婉美。
18. 示例:语段(一)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热爱之情(答“喜爱”也可);语段(二)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解析】
15. 试题分析:C项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都是“山谷”之意。A前者通“缺”,后者名词“宫门外有双阙”。B前者“有时”,后者“或者”。D前者“本色,白色”,后者“不加装饰”。
点睛: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清荣”“峻茂”“良”等字词的翻译。
17. 试题分析: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夏季分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分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秋季分析“林寒涧肃”。一定要分析出“不同的美”: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怎样的情感的把握。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语段(一)可从对山水的热爱之情的角度作答。语段(二)可从对山水的热爱及悟出了哲理的角度作答。
(一)译文: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译文: 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都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