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2022-10-04 17:21超越网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泰王亦再拜。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B.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C.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D.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卒兴吴国”与“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两句中“卒”字含义相同。
B.足下,属称对方的敬辞。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C.宗庙,与《过秦论》中“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七庙”一样,都是指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是王室国家的代称。
D.再拜,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一般只向尊贵的人施再拜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求贤心切,对策士范雎十分敬重,他把左右的人都支使出去,等到宫中只剩下他和范雎两人时才向范雎请教。
B.范雎希望自己能像伍子胥助吴王阖庐一样助秦王成就霸业,一旦成功,即使遭到囚禁,终身不再出狱,也绝无忧虑。
C.范雎不希望自己有箕子、接舆那样的遭遇,被漆身为癞,披发为狂认为这样无益于圣明的君王,也是自己的耻辱。
D.范雎向秦王表示,他最担心的是自己在秦国的遭遇导致贤才不肯到秦国来,国家遭受灭亡之祸,秦王处于孤立危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2)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14.为什么秦王三次请教范雎,范雎都以“唯唯”相应,而不直接回答?


10. A (选项中共有三处错误:一是“收/功于吕尚”中“收功”不可断开;二是“………身/立为帝王贤者”中“身立”不可断开;三是“是/周无天子之德”的“是”应当是“周无天子之德”的主语,不可属前。 B 、 C 、 D 三项各有两处错误,敌选 A 。)
11. A ( A 项,“卒兴吴国”的“卒”的意思是“终于,最终”;“庶刘侥幸保卒余年”的“卒”是“完成,完结”之意,含义不一样。)
12. C ( C 项,多处意思有误。文中“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的意思是:当初殷朝的箕子,楚国的接舆,漆身为癞,披发为狂,却终究无益于殷楚。如果使我与箕子、接舆有同样的遭遇,也漆身为癞,只要有益于圣明的君王,这就是我最大的光荣,我又有什么可感到耻辱的呢?)
13.(1)至于我个人受窘受辱这样的遭遇,被处死或被流放之类的祸患,都是我所不敢去担心的。(“若夫”“患”“畏”各1分,句意1分)
(2)我能接受先生的教导,这是上天要先生扶助先王,不抛弃他的后代。(“受命”“幸”“弃”各1分,句意1分)
14.与秦王陌生;不知秦王心意如何。(3分,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宫中没有别人了,秦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拿什么来赐教寡人?”范雎说:“对,对。”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请求,范雎说:“对,对。”像这样有三次了。秦王长跪着说:“先生不肯赐教寡人吗?”  
范雎表示歉意说:“不是臣子敢这样啊。臣子听说当初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身份只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垂钓罢了。像这种情况,关系可说是生疏的。结果一谈就任他做太师,请他同车一起回去,这是他们交谈得深啊。所以文王果真得到吕尚为他建立的功勋,终于据有天下而自身成了帝王。假如文王因为跟吕望生疏而不跟他深谈,这样周就没有天子的德行,文王、武王也就不能成为王了。现在臣子是个客处他乡的人,与大王关系疏远,而所想要面陈的,又都是纠正国君偏差错失的事。处在人家骨肉之间,臣子愿意献上一片浅陋的忠诚,却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连问三次而不回答,就是这个原因。臣子并非有什么害怕而不敢说,即使知道今天说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臣子也不敢害怕。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关,夜间赶路,白天隐蔽,到了蔆水,没东西可吃,坐着走,爬着行,在吴市讨饭,最后振兴了吴国,吴王阖庐成为霸主。假如臣子进献谋略能像伍子胥那样,就是把我禁闭起来,终身不再见大王,只要臣子的主张实行了,臣子忧虑什么呢?箕子、接舆他们,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可是对殷朝、楚国并无好处。假如臣子可以跟箕子、接舆有相同的行为,浑身涂漆能对我认为贤明的君主有所帮助,这就是臣子最大的荣耀了,臣子又有什么耻辱呢?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尽了忠而身体倒下,从此锁住了嘴,裹住了脚,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大王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伪装迷惑,居住在深宫之中,离不开辅臣的手,终身受到蒙蔽,没法洞察奸佞,大则王室覆灭,小则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这才是臣子所怕的!至于那些被困受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祸殃,臣子不敢害怕。臣子死了而秦国能够治理好,比活着更有意义。”  
秦王直跪着说:“寡人能够受到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赐恩于先王而不抛弃他的儿子啊。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事不论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全都教导寡人,不要怀疑寡人啊。”范雎向秦王拜了两拜,秦王也向范雎拜了两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