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适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来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项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顾瞻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环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把树,吾要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巴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乙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刷。“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鸣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鸣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殓不凭其棺, 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天: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馀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大待其嫁如此而已。
(节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凡再变矣 凡:一共
B. 吾妻来归 归:女子出嫁
C. 比得软脚病 比:等到
D. 窆不临其穴 窆:下韩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客逾而宴 则待终丧而取以来
B. 娘以指叩门扉曰 可守以待终丧
C. 儿之成,则可待手 一在天之涯
D. 其后六年,吾妻死 其然乎?其不然乎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东犬西吠
C. 汝去年书云 D.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19.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写母亲听到大姐“而位“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儿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抒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
B. 甲文写先问儿、祖母送、亡妻学书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将内心的悼亡之情思念之意、刻骨之思表达得淋滴尽致,可谓情无限意无穷。
C. 乙文中对十二部死亡的日期说法不一,大概是东野的使者没有向十二的家人问明日期,耿兰报丧时也没有告诉日期,于是,作者推测东野是给我写信时才去问使者,使者就详细地说了个日期来应付他
D. 乙文从“鸣呼!汝病吾不知时至“彼苍者天,易其有极”,一句紧接一句,一字紧接一字,顿足胸,呼天抢地,痛悔之气贯注,悲痛之情发展到最高点
20.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馀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2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先大母婵也,乳二世,先她抚之甚厚。
(2)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答案】16. C 17. A 18. B 19. C
20.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21. (1)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2)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如本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逐个观察选项,本题C项比:等到。解释错误,应为“等到”。故选C。
【17题详解】
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如本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然后逐项分析,本题A表顺承,表顺承;B用、介词,连祠、表顺承;C、主谓之间助词不翻译、助词的;D项这、代词,表选择“是…还是..”。故本题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如本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然后认真分析选项,本题例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名词作状语,亲手。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一解释为“一体”,数词做名词 B.东犬西吠,西,朝西,名词作状语C书、写,名词作动词 D殒,使动用法。故本题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如本题“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考生逐项对比原文,排除比较。本题C项“使者就详细地说了个日期
”,表述错误,应该是随便编了日期。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读本题时,考生应先找一些标志性词语如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把语句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语义断句。本题中“伊颍”为地点,故应在“以”前面停顿; “教吾子与汝子”、“长吾女与汝女”结构一致,“幸其成”与“待其嫁”句式结构一致,应该停顿。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先、乳、妣、抚、 厚(2)负、夭、相养
译文:甲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遗物,就像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出身陇中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
”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乙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发作)疼得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人常常得。”没有当作值得忧虑的事。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说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时没有说日期。大概是东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问明日期,而耿兰报丧竟不知道应该告诉日期?还是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去问使者,使者胡乱说个日期应付呢?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现在我派建中来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他们有粮食能够守丧到丧期终了,就等到丧期结束后再把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到丧期终了,我就马上接来。剩下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坟旁,这样以后,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着的时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死的时候没有抚尸痛哭,入殓时没在棺前守灵,下棺入葬时又没有亲临你的墓穴。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从今以后,我已经没有心思奔忙在世上了!还是回到老家去置办几顷地,度过我的余年。教养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她们出嫁,(我的心愿)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