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
(2)然后能自反也( )
(3)诚能如( )
(4)令心意不驰走( )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9. 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6.【答案】(1)味美 (2)反思,反省 (3)这,这样 (4)跑
【解析】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走”是古今异义词,古义“跑”。 【考点】文言词语意义
7.【答案】B 【解析】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借助句首发语词“盖”、句首连词“则”“而”“然”,借助句尾语气词“之”“矣”“耳”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句意为:你的天分聪颖过人,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这些道理),所以详细而完备地(向你)说这些内容。故本句停顿为“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故选 B。 【考查能力】文言文断句
8.【答案】(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解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1)“虽”:即使;“至道”:最好的道理;“弗”:不;“善”:好处。(2)“屏弃”:抛开;“人事”:人世间的俗事;“尽心”:用全部心思。 【考查能力】翻译句子
9.【答案】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 致志。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甲文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论证了“教学相长”(或“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的道理。乙文选用的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诗人黄庭坚给外甥的一封家书,书信中,黄庭坚教导外甥徐俯学习要“专心致志”(由“屏弃人事,尽心于学”“读书先……令心意不驰走……”可见),要“独立思考”(由“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可得)。 【考点】理解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