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创业与守成孰难
(4)征与吾共安天下
1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 莫不/得之于艰难 D.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13. 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甲】文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0. (1)被选拔,被举用;(2)通“横”,梗塞,不顺;(3)哪一个;(4)安定,管理。
11. A
12. (1)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强他的才干。
(2)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13. (1)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2)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3)不同意。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所要提醒的是,古文中有的字词在单独解释和翻译句子里意思往往略有差别,翻译句子要求句子通顺连贯,而字词解释则要求解释本义。注意“孰”解释为“哪一个”。“衡”是通假字,通“横”,梗塞,不顺。
【11题详解】
A项应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注意(1)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通“增”。(2)“既已往矣”翻译为“已经过去了”。
【13题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路的分析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观点,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细读甲文第二段,结合该段内容来分析。题中有两个关键信息,一个是“对比论证”,一个是“文段的论点”,抓准这两点,本题就迎刃而解了。所谓“对比论证”就是先从正面论证,然后从反面论证,论证的角度分别是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文段的论点”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此,第二段将人处困境奋发有为和国无内忧外患易遭灭亡进行对比论证,突出论证了本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通读所给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抓住文本中的关键性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语言要简洁凝练。本题解答时,结合选文中唐太宗关于“创业”与“守业”的看法,体会他的治国思想,并联系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论述,找到两人治国思想的相似点进行分析整理。唐太宗与房玄龄和魏征探讨关于“创业与守成孰难”的问题时,提出“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说明唐太宗认为国家安定后,(君主)因为富贵而变得骄奢淫逸,因为忽视治理而产生祸乱,这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不谋而合。唐太宗和孟子都认识到了君主需要居安思危,才能守住基业。
(3)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以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概括出文章给我们的启示,再联系实际生活,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本题原因的阐释可以结合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再结合现实即可。语言顺畅连贯。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乙】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业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徵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业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业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业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