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乙】孟子少时,诵阅读答案与翻译

2019-06-29 15:57超越网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 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
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 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 止,废止。④喧:因分心而遗忘。
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恒过(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
(4)其母引刀裂其织(________)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9.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两问:
(1)两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2)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何独特之处?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7. (1). (1)犯错误 (2). (2)通“横”,梗塞,不顺 (3). (3)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4). (4)拿起
8. (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9. (1)甲文以议论为主,乙文以记叙为主。(2)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启示: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
【解析】(甲)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
(乙)选自《韩诗外传》 作者:韩婴 年代:西汉
7.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衡”是通假字,通“横”,梗塞,不顺的意思。
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于”是“在”的意思,“喧”通“谖”,忘记的意思。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主题思想的掌握能力。仔细阅读两篇文章,通译全文,理解文意,根据问题分析作答。表达方式上,甲文以说理为主,是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以讲故事为主,是记叙的表达方式。乙文中孟母用“断织”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做事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持之以恒。

参考译文:
(乙)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用来警告孟子,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