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济传
来济,扬州江都人。父护儿,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难,阖门死之,济幼得免。转侧流离,而笃志为文章,善议论,晓畅时务,擢进士。贞观中,累迁通事舍人。太子承乾败,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莫敢对。济曰:“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 ”帝纳之。显庆初,兼太子宾客,进爵为侯。帝尝从容问驭下所宜,济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命之食,曰:‘请遗天下食。 ’遗之衣,曰:‘请遗天下衣。 ’公曰:‘吾府库有限,安得而给?’ 老人曰:‘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 ’由是言之省徭役驭下之宜也。 ”于时山东役丁,岁增数万人,又议取庸以偿雇,纷然烦扰,故济对及之。二年,兼詹事。寻坐褚遂良事,贬台州刺史。久之,徙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入寇,济总兵拒之,谓其众曰:“吾尝絓刑罔,蒙赦死,今当以身塞责。 ”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年五十三。赠楚州刺史,给灵輀还乡。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请遗天下食( )
(2)遂不介胄而驰贼( )
1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共两处)(2 分)
由 是 言 之 省 徭 役 驭 下 之 宜 也
12.翻译句子。(6 分)
(1)于时山东役丁,岁增数万人。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
13.结合选文,说说来济是个怎样的人。(3 分)
10.(2 分)(1)赠与、送给 (2)穿戴盔甲
11.(2 分)由是言之/省徭役/驭下之宜也
12.(6 分) (1)在这时山东役使民夫,每年增加几万人。
(2)(桃源中人)问(渔夫)如今是什么世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了无数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得胜归来。
13.(3 分) (1)太子承乾事发败露后,太宗询问众人该如何惩治他,没有人敢应对,只有他劝皇帝让太子得尽天年,体现了他敢于直言;
(2)高宗曾经询问治国之计,来济以齐桓公为例,献上了“省徭役”之策,既表现了他治国的才能,又显示了对百姓的爱护;
(3)在突厥入侵时领兵抵抗,没穿盔甲飞马冲入敌阵,战死沙场,可见其视死如归,忠君爱国。(写出两点并结合原文内容即可得 3 分)
【参考译文】
来济,是扬州江都人。父亲来护儿,在隋朝任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发难,全家被害,来济年幼得以幸免。辗转流离,而专心做文章,善于议论,通晓熟知时务,考中进士科。贞观年间,多次迁任后为通事舍人。太子李承乾失败,太宗问侍臣怎样处置,没人敢回答。来济说:“ 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以享尽年寿,就好。 ”皇帝采纳了。显庆初年,来济兼任太子宾客,进爵为侯。皇帝曾经问统治百姓的好办法,来济说:“过去齐桓公出游,遇见老人,给他食物,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食物。 ’给他衣服,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衣服。 ’齐桓公说:‘我府库有限。怎能所有的人都给?’ 老人说:‘ 春天不妨碍农事,就有粮食;夏天不妨碍养蚕,就有衣服。 ’由此来说,减省徭役,是统治百姓的好办法。 ”在这时山东役使民夫,每年另外增加几万人,又商议用佣钱来代替雇工,纷乱烦扰,所以来济是针对这些所说的。显庆二年,兼任太子詹事。不久因褚遂良事件受牵连获罪,贬任台州刺史。很长时间后,迁任到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入侵,来济带兵抗拒,对部下说:“我曾经触犯刑律,蒙恩赦免死罪,现在应当以身赎罪。 ”于是不披甲戴盔而冲入贼中,战死,终年五十三岁。追赠楚州刺史,供给灵车送回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