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①梁俪②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
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⑤,更⑥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予未信之。
(选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①睥睨:女墙,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②梁俪:俪,lì,栋梁。③箭竹,竹子的一种。④数:cù,密,与“疏”相对。⑤夷狄: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⑥更:经过。⑦售其伎:施展它的技能。
10.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以其境过清
③良久乃已
④益奇而坚
11.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12. 【甲】文第一段写了潭水怎样的特点?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试结合语段简要分析。
13. 【甲】【乙】两文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比较这两篇文章,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
10. ①大约,大概 ②凄清,冷清清 ③停止④更加
11. 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那些石头疏密俯仰的样子,好像是聪明的人安排的一样。
12. 特点:清澈;手法:侧面描写,通过对游鱼、阳光、影子来描写潭水。
13. 两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一样的,都是借描绘被遗弃在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表达怨愤抑郁的心情。但角度有所不同,《小石潭记》主要表现作者谪居生活中的孤寂悲凉的心境,《小石城山记》主要抒发作者有报国之才而不能施展又反遭辱没的不平之气。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本题中注意,“可”解释为“大约”;“清”解释为“凄清、冷清”。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注意“犬牙”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像狗的牙齿那样”。类:好像。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的分析理解能力。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解答时,必须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甲文中第一段,游人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日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这些都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结合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心理。甲文写作当时柳宗元被贬,所以本文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抒发了他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境?。乙文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景色美却无人欣赏,再注意题目中“借”,因而这里抒发了作者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两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一样的,都是借描绘被遗弃在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表达怨愤抑郁的心情。只是角度有所不同。
译文参考:
【甲】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也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