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甲】林尽水源【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阅读答案与翻译

2019-05-06 16:29超越网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15.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阡陌交通
(2)讲信修睦
(3)不独子其子
(4)货恶其弃于地也
16.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B. 大道之行也
忘路之远近
C. 是故谋闭而不兴
潭西南而望
D. 全石以为底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8. 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 (1)交错相通 (2)培养 (3)以……为子 (4)憎恨
16. B
17. (1)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18. (1).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解析】
甲文选自:《 陶渊明集 》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乙文选自:《礼记》 作者:郑玄 年代:战国
15.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交通:交错相通。
16.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名词,类别/形容词,类似。C.连词,表转折/表修饰。D:“以……为”连用,意为“把……当作”/雕刻。
17.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8.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乙文中对应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甲文译文: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乙文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