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是日更定矣 是:这 B. 雾凇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C. 上下一白 一:全 D. 是金陵人,客此 客:客人
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C. 问其姓氏 安陵君其许寡人
D. 天与云与山与水 借旁近与之
8.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人。
B. 文中画线句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借舟子的话,侧面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D. 作者写本文时,明朝已灭亡,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答案】6. D 7. B 8. C
【解析】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 年代:明末清初
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6.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D项的解释有误,“客”名词作动词,做客。
7.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项中的两个“而”都是表示顺承关系。A:哪里;语气词。C:他的;加强语气。D:和;给。故选B。
8.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C项的理解不正确,一个“痴”字,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委婉地传达出他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