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①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②;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解。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③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④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⑤,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段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节选自《义田记》)
【注】①稔(rěn);(庄稼)丰收。②缣(jiān):细绢。③屏:弃,指丢了官。④逮:达到。⑤殁(mò):死。
7.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
A. 平生好施与/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B. 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七里之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 日食,人一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D. 后世子孙修其业/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8. 下面哪一句节奏划分有误( )
A. 以/养济/群族之人
B. 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C.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D. 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2)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10. 《岳阳楼记》中的哪个句子用来赞美上文中范仲淹的种种义举最恰当?
11. 文章末段写了范仲淹去世后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答案】7. B 8. B
9. (1)用千亩田的收入,供给聚居的族人,绰绰有余,并且没有穷尽的时候。
(2)范文正公虽然官位高俸禄厚,但是贫穷一生。
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 写“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侧面烘托了范仲淹置办义田,救济族人这一义举影响之远,精神之可贵。
【解析】
【7题详解】
考查一词多义。A.给予/和。B.都解释为“城邑”。C.每天/太阳。D.治理/修缮。故选B。
【8题详解】
B项节奏划分有误,应是: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9题详解】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本题注意:以:用。穷:尽。虽:虽然。而:却。
【10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范仲淹未曾显贵时,就立下了帮助他人的志向。显贵后,办了良田千亩来帮助各族的人,而且选的是“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去世后,连安排身后事的钱都没有,只给子孙留下了高贵人品人格魅力作为传承。这一点正与《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致。
【11题详解】
文章结尾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有: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或照应开头等。在内容方面的作用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抒发作者的情感;表现人物的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文末写“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写的是“他后世的子孙继续他办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舍的遗志”这件事,侧面烘托了范仲淹这一义举对后世子孙的深远影响,突出了他的这种高贵品格。
【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生平喜欢以财物助人,选择那些亲近而贫穷、疏远而贤良的人,都给以救济。
当他显贵的时候,买了靠近城市而且常年丰收的田约千亩,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济全族的人。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都有供养、补贴。选择同族中年长而又贤明的人管理这件事,按一定时间共同结算收支账目。每天供给吃的,每人一升米;每年供给穿的,每人一匹绢绸。嫁女的给五十千钱;再嫁的给三十千钱;娶妻的给三十千钱,再娶的给十五千钱。葬的跟再嫁的补贴数目一样,葬小孩的给十千钱。族人聚居在一起接受供给的共九十人,从每年的收入中,供给稻谷八百斛。用千亩田的收入,供给聚居的族人,绰绰有余,并且没有穷尽的时候。退职回家的等待缺额的人,可以享受供给;出去做官的,便停止供给。这就是他举办义田的大概情况。
起初,范文正公尚未显贵的时候,就曾有志举办义田,由于力量达不到,耽搁了二十年。后来,他做了陕西路的大帅,接着参与了国家的大政,于是才有俸禄赏赐的收入,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死了以后,后世的子孙继续他办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舍的遗志,就像他活着的时候一样。他虽然官位高俸禄厚,但是贫穷一生;他死的时候,连殡殓的衣服也没有,子女没有钱给他办理丧事;他只是把布施穷人和养活族人的义举,传给子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