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元方巧言智答阅读答案与翻译

2019-04-01 22:15超越网

元方巧言智答
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②。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③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④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②陈仲弓:陈宴,元方之父。③《易》:《周易》,儒家经典之一。④放:放逐。
7.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其臭如兰( )
(2)客惭而退( )
8.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9. 结合选文说说,陈元方的“巧言智答”体现在哪里?
【答案】7. (1). (1)气味 (2). (2)羞愧,惭愧
8. 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所以我不回答你。
9. 以武丁、尹吉甫、董仲舒放逐孝子的行为,说明高尚明智的人也会偶尔犯识人之偏差,说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所谓瑕不掩瑜。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臭”是“气味”;“惭”是“羞愧,惭愧”的意思。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足下(您)、何(多么)、谬(荒谬,错误)、故(所以)”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9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叙写了太守判了陈元方的父亲为“髡刑”,有位客人问他太守和父亲都是怎样的人,他分别答道,太守是个髙尚、明智的人;父亲是个忠臣孝子。于是客人向其发难“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而陈元方却用“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三人被放逐的故事,说明高尚明智的人也会偶尔犯识人之偏差。表现了元方的“巧言智答”。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颍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髙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所以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因为驼背装作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萤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髙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啊。”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