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
太夫人①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②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节选自欧阳修《太夫人教子》)
注:①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②少微:微贱。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①名之者谁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吾儿不能苟合于世
④启处之有素矣
12. 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醉翁之意不在酒 乃记之而去(小石谭记》)
B. 在乎山水之间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C. 自其家少微时 其真无马邪(《马说)
D. 治其家以俭约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13. 选出画波浪线句子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
①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
②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答案】11. (1)取名,命名 (2)寄托 (3)苟且 (4)平时 12. D
13. ② 14. (1)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2)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对待啊。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义。需要注意“名”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命名,取名”。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A中的两个“之”第一个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这件事;B项中的两个“乎”第一个意思是“在”,第二个是语气词“吗”;C项中的两个“其”,第一个是代词,他,第二个是语气词,表反问;D项都是介词,用。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停顿。“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意思是“后来我被贬夷陵,太夫人谈笑如常,说”,结合句意划分停顿为: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故选②。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用法特殊的字词,在按照原句的顺序翻译过来之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语序即可。(1)中“翼然”意思是“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中“汝”意思是“你”,“安”的意思是“安乐”,两个句子属于正常语序,据此作答即可。
译文:
(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乙)太夫人姓郑,她的父亲名讳是德仪,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俭约、仁爱又有礼仪教养,起初被封为福昌县太君,进封为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从我们家道中落以后,她就以俭约的原则持家,后来家境富裕了,也不许花费过多,她说:”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俭约一些,才能度过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难。”后来,我被贬夷陵,太夫人谈笑如常,说:”你的家本来就贫贱,我已经习惯这种日子。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