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孙权劝学》《张溥嗜学》阅读答案与翻译

2021-05-19 17:39超越网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张溥嗜学
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①,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③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④,对客挥毫,俄倾利⑤就,以故名高一时。
(注)①钞,同“抄”,抄写。②管:笔管。③沃汤:浸泡热水。④草:草稿。⑤利:顺利。
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故名高一时
B.蒙乃始就学               俄倾利就
C.即更刮目相待             溥幼即嗜学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B.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C.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D.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客挥毫,俄倾利就,以故名高一时。
4、吕蒙和张溥的学习故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1、C
A.以:认为因为;
B.就:从事完成;
C.即:就就;
D.之: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
故选C。
2、B 这句话意思是: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泡数次,后来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根据句子意思划分,应选B。
3、(1)和读书人分别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啊?
(2)(他)当着客人的面挥笔作诗,一会儿就顺利完成,因此在当时很有名气。
4、第一种答法,分别答:从吕蒙身上:不能因为事务繁忙就不去学习。读书,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坚持读书是有益的。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要有勤奋刻苦的态度。从张溥身上:学习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学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第二种答法,可结合以上要点,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作答。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乙)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之后就把它烧掉,再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泡数次。后来他把他的书房命名为“七录”。张溥写诗文的思路灵敏快捷。各方都是来征求诗文的人,张溥连草稿也不起,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因此张溥在当时很有名气。


张溥,是崇祯四年进士,明朝晚期文学家,代表作有《五人墓碑记》等。
上文中所说的“七录七焚”,被人们传为佳话。
张溥更是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
据记载,张溥天资平平,但是他很有志气,刻苦认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七录七焚”。
正是靠着这种扎扎实实的功夫,张溥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也印证了那句俗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当然,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可以寻找适当自己的方法。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勤奋刻苦是必不可少的。
“梅花香自苦寒来”,努力虽然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是一定不会成功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