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甲乙两文都属于“记”,甲文的作者是 (人名),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乙文作者的诗歌《 》。 (2分)
7.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8.甲文主要写 以及潭中游鱼;乙文主要写了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以及 。(4分)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两文都是以游踪为行文线索来叙写内容。
B.甲乙两文所写地点都是偏僻且无人问津之处。
C.甲乙两文都借现实生活景物来表达内心情感。
D.甲乙两文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答
6.(1)柳宗元(1分)(2)饮酒(其五)(1分)
7.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3分)
8.发现小石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2分)桃花源的生活环境(2分)
9.C(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