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献诗
吴兴①僧昼,字皎然,工②律诗。尝诣韦苏州③,恐诗体不合,乃于舟中抒思,作古体计十数篇为贽。韦公全不称赏,昼极失望。明日写其旧制献之,韦公吟讽,大加叹咏,因语昼云:“师几失声名,何不但以所工见投,而猥希④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昼大伏⑤其鉴别之精。
(选自唐·赵瑞《因话录》)
[注释]①吴兴:今浙江湖州。②工:擅长,善于。③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做过苏州刺史而得名。④贽: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⑤猥希:迎合。⑥伏:通“服”,敬佩,信服。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尝诣韦苏州( ) (2)作古体计十数篇为贽( )
11.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不是突然间能获得的。
B.每个人各有自己的长处,不是短时间能达到的。
C.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不是短时间能达到的。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是突然间能获得的。
12.皎然两次献诗,韦应物第一次“全不称赏”,第二次却 (用文中语言回答),其态度截然相反,原因是 。 皎然由“恐”到“大伏”的转变,我们从中可以得知,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是 (5分)
答
10.(1)拜访、到……(2分) (2)写作、创作(2分)
11.B(3分)
12.(1)(韦公吟讽),大加叹咏(2分) (2) 皎然第一次将自己不擅长的古体诗献给韦应物,第二次写了自己擅长的律诗献给韦应物。(1分) (3)人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迎合他人弃己所长,必然导致失败。(2分)
翻译
吴兴有个僧人法名昼一,字皎然,擅长写律诗。他曾经拜访韦应物,害怕自己的诗和韦应物(的诗体)不合,作了十几篇古体诗来进献。韦应物看了后都不合自己的意,昼一感到非常的失望。第二天他用自己所擅长的律诗来进献,韦应物吟诵了之后大加赞赏,于是告诉昼一说:“几乎导致失掉了您的美名。为什么不用自己擅长的律诗来进献,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不是一下子都能得到的。”昼一很佩服他的鉴赏能力。
启示
1、从僧皎然的角度上得到的启示是不要一味地迎合别人,要拿出自己的真本领。
2、从韦应物的角度上得到的启示是为人要坦率真诚。
3、从文学的角度上得到的启示是文学创作要发挥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