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①大舟,躬②蓑笠,立水浒③,督善水者绳以俟④,见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者甚众。
平旦⑤,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⑥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则蒙蒙然⑦坐而舐⑧其毛,比⑨及岸,则瞠目视道士,跃而攫⑩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具()躬()以()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
3、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
1、准备 亲自 用
2、道士说:“这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快快救它!”
3、对像虎一样凶恶的东西,人们不应怜悯。
注释
具:准备。
躬:亲自。
浒:水边。
俟:等候。
平旦:清晨。
是:代词,此,这。
蒙蒙然:昏昏沉沉的样子。
舐(shì):舔。
比:等到。
攫(jué):用爪抓取。
译文
一天傍晚,山上发了洪水,洪水把房屋都冲走了,充满了整个山溪,向下游冲去。人们骑着树木,登上屋顶,哭喊声、求救声连成一片。有一个道士准备了一艘大船,亲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水边,指挥水性好的人拿着绳索等待着救人。有人漂过来就立即投出木头、绳索,把他拉上船,因此救下了很多的落水者。
第二天清晨,有一只动物被洪水冲来,身体淹没在水中,头在水面上左右张望,好像是在求救的样子。道士说:“这也是一条生命,必须马上救它。”船夫按照他的话把船划过去,用木头把它拉到船上,原来是一只老虎。开始时,老虎有些昏昏沉沉,坐着舔身上的毛。等到了岸上,老虎就瞪着眼睛盯着道士,跳上去抓住道士,把他压在地上。船上的人跑过来救援,道士虽然没有被咬死,却受了重伤。
启示
上文中的“道士”,以慈悲为怀本是好事,但他却忘了老虎是野兽,饿了吃人是它的本性。“道士”的不分善恶,导致好心办了坏事,差点儿命丧虎口,不由得让人想起了东郭先生。
我们经常说,要与人为善,尤其是看到别人遇到了困难,就更应当施以援手。但是现实又常常教育我们,善良固然可贵,但也要分清对象。对于敌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反而会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