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
大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日:“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之死。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长孙无忌尝被召
(2)太宗从之
(4)校尉缘无忌以致罪
(3)误不如法者
2、请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
②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戴胄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1、(1)曾经(2)听从(3)按照(4)因为
2、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
3、(1)臣子对于君王,不能称为失误。
(2)怎么能够因为无忌是国家的亲戚,就想要变动法律呢?
4、①刚正不阿/ 执法公正 戴胄认为封德彝对守门校尉和长孙无忌的判罚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复议。
②敢于直谏/ 不畏权贵戴胄不怕得罪太宗和长孙无忌,也要为守门校尉的判决发声。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曾经被皇帝召见,没有解下佩刀进入了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才发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论,因监门校尉没有发觉,罪应处死;长孙无忌误带刀入内,应处做苦役二年,罚铜二十斤。唐太宗听从这样处置。
大理少卿戴胄反驳说:“校尉没有发觉,长孙无忌带刀入内,同是错误罢了。臣子对于皇帝,不能称作错误,依据法律说:供皇帝用的汤药、饮食、舟船,失误不合法律的,都处死。陛下如果记取长孙无忌的功劳,就不是司法部门所能判决的;如果应当根据法令,罚铜不是合理的。“太宗说:“法律不是我一个人的法律,是天下的法律,怎么能因长孙无忌是皇亲国戚,便要枉法呢?”再命令议论定罪。封德彝如当初一样坚持定议,太宗将听从他的定议,戴胄又反驳上奏说:“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罪,在法律上应当从轻,如果给他们的过失错误定罪,那么作为情节是一样的,可是生死立刻不同,因此我坚决请求考虑。”太宗就免除了监门校尉的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