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茶,原本是中国人的爱物。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只要是中国人,很少有不爱喝茶的。 ① ,又数成都人,至少成都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不错,江浙有绿茶,云贵有沱茶,广东有早茶,西北有奶茶,闽南有乌龙茶,北京有大碗茶, ② :绿茶太淡,沱茶太粗,奶茶是以茶代饭,工夫茶是以茶代酒,早茶是以茶为配角,大碗茶则只能叫“牛饮”,只有成都人的盖碗茶,才既有味,又有派。有味,是因为成都的花茶,又香又浓又经久,一碗茶冲七八遍水也无妨;有派,则因为它是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头俱全的“盖碗茶”,而且是在茶馆里喝的。在茶馆里喝茶,和在家里泡茶,大不一样。在家里泡茶,谁不会?显然,在成都人眼中, ③ ,才真正算得上是爱茶。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牛饮”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B.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 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D.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答
20. ①其中最爱喝茶的 ②但成都人都不喜欢/但都比不上盖碗茶 ③只有喜欢泡茶馆/只有上茶馆喝茶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只要是中国人,很少有不爱喝茶”可知,语境说的是中国人都爱喝茶;再结合后文“又数成都人”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是在所有爱喝茶的人中属成都人最爱喝茶。据此可以填写“其中最爱喝茶的”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前文列举了几个地方的特色茶,紧接着在后文指出它们的不足,并说“只有成都人的盖碗茶,才既有味,又有派”,可见这里说的是成都人看不上其它几个地方的茶,认为都不如成都人的盖碗茶。据此可以填写“但成都人都不喜欢/但都比不上盖碗茶”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根据前文“在茶馆里喝茶,和在家里泡茶,大不一样。在家里泡茶,谁不会?”可知,这里提到了在茶馆喝茶的不一样的地方,然后说“显然,在成都人眼中”,据此推断出这里是表达爱上茶馆才真正算得上是爱茶。再结合后文“才真正算得上是爱茶”的“才”字,可知填写内容与后文构成了条件关系。据此可以填写“只有喜欢泡茶馆/只有上茶馆喝茶”之类的内容。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牛饮”是“俯身而饮,形态如牛”的意思。运用了比喻,是一种豪饮,是一种被成都人瞧不上的喝茶方式。
A.“樊笼”运用了比喻,把官场比作樊笼,把自己比作樊笼里的不得自由的小鸟,借此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B.“一苇”运用了比喻,把小船比作一苇,这是借喻手法。作者的意思是说在广阔的天地之间,船很小,就像一片芦苇。
C.“膏粱”运用了借代,“膏粱”指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食物,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意思是送给富贵哥儿们一句话,可别学贾宝玉这般模样。
D.“霜雪”运用了比喻,把浪花比作霜雪,是借喻。“怒涛卷霜雪”意思是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生动形象地写出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赞美了杭州的美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