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让体育为人类的和谐共生服务一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起人顾拜旦的理想

2022-04-07 21:01超越网

材料一:
让体育为人类的和谐共生服务一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起人顾拜旦的理想,他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发表的《体育颂》,结尾就讴歌:“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顾拜旦还重视体育对于塑造人格的作用,他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的一次招待会上发表讲话说:“传播这些格言,是为了造就更健壮的人类——从而使人类更加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
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一定能体会到顾拜旦的思想与儒家教化观念的一致之处。儒家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培养君子人格及人的社会责任感。
孔子以“六艺”教人,这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与现代体育运动最具关联性的是“射”与“御”。相比于“御”,传统儒家对于“射”的讨论更为丰富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射礼”在礼仪活动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射礼”体现了许多为儒家所肯定的道德品质,从而成为人格培育的重要途径。
在许多礼仪活动中,“射礼”都担负着重要的功能,比如《礼记·内则》中说,国君之子出生之后,作为礼官的弓箭手要用桑木做的弓和六支蓬草做的箭,射向天、地、四方,以示国君之子志向远大。还有在乡人聚餐的时候,也会有“射乡”之礼,来表达对乡党的情谊,“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礼记·乐记》)。
但“射礼”在儒家礼乐活动中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其所承载的儒家道德理念。
首先是“勇”,早期的人类文明都十分强调“勇敢”的德行,孔子将“智”“仁”“勇”视为“天下之达德”,这跟早期人类严酷的生存环境有一定关系。聘射之礼体现的是人的勇敢精神,在和平时期,这些“勇敢强有力者”主要用之于礼仪,而当战乱时期,则要上阵作战,“用之于战胜则无敌,用之于礼义则顺治。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礼记·聘义》)。
“射”就其仪式本身,就能展现一个君子的德行,其挺直的身体形态和内心的专注,都是君子之仪表和内心状态的写照。《礼记·射义》甚至将“射礼”的过程誉之为“仁之道”,因为仁者必先正己,而射礼也要求射者先正诸己,然后才开始发射。

然而,射礼与顾拜旦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最为接近的,是对于“竞争”和“谦让”关系的描述。我们先来看《论语·八佾》中的一句话,“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按照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解释,大射之礼,竞赛双方要三作揖然后才开始比赛,朱子的意思是,君子向来并不与人争,若要有所争,那一定是参与射箭比赛。但比赛中,他一定会表现出从容谦逊的态度,而不是采取不当的手段去赢得胜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界一直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就是将体育运动作为增进人类共存共享理念的桥梁。从“乒乓外交”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比赛既是增进人们健康的手段,也是增进世界各国互相理解的桥梁,这背后既有中国拥抱世界的胸怀,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谦逊包容的精神。2022年,我们在欢迎世界各国运动员来参与比赛的时候,也会将奥运会作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尚体育精神的舞台。射礼所体现的公平竞争、克己礼让的态度,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相结合的最佳体现。
(摘编自高富贵、干春松《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的融合--以“射礼”为例》)
材料二:
顾拜旦的现代奥林匹克意识是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成果,是现代西方体育理念的集中反映和逻辑升华。顾拜旦通过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艰难探索,逻辑地继承了古希腊的奥林匹克精神,形成了他的现代奥林匹克意识。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第一,奥林匹克运动是满足人性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强大力量。顾拜旦认为人天生有两种本能:一种是“攻击性”,它通常表现在人的争强好胜中,其极端表现就是战争;另一种是“活动欲”,它通常表现在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竞技比赛中。奥林匹克运动是实现人的这两种本性的载体。第二,奥林匹克运动是由理性支配的对世人实施教育的社会进步行为。顾拜旦强调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展现人性的载体,为人们创造了自由、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这种环境和氛围的价值取向就是对世人实施博大的教育。第三,奥林匹克运动贯穿着统一人们思想和信仰的宗教精神。顾拜旦倡导的宗教精神集中表现在现代奥运会的主仪式上。1913年顾拜旦设计出了现代奥运会的旗帜,旗帜以白色为底色,意思是所有国家都毫不例外地参加比赛。1936年柏林奥运会正式确定了点燃圣火的仪式,绚丽的火焰和隆重的氛围折射出了顾拜旦所孕育的“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思想之光。第四,奥林匹克运动通过人与人的“契约关系”而形成了公共意志。公共意志表达着人们平等、公平竞争的意向,造就着健康完美的人格。这突出地体现在顾拜旦提出的两句名言上:一是“更快、更高、更强”,这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所蕴含的人的自我解放和自我完善的奋斗精神;二是“参加比取胜更重要”,这揭示了奥林匹克精神“主要的不是已经获胜,而是进行战斗”。
奥林匹克运动在今天不仅仅是一场全世界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竞技会,它也是国家之间交往的一个平台,其宗旨是崇尚和平、反对战争,不受政治的干扰。
(摘编自翟国范、张林学《从西方文明中的体育理念看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中的“射”与“御”,与现代体育运动是相关联的,但“射”比“御”更为重要,更能体现儒家道德品质。
B.在中国古代,射礼在礼仪活动中往往担负着重要的功能,比如可以用它表明远大志向,表达对乡党的情谊等。
C.“射”提倡正当竞争,其所反映出的竞争与谦让的关系,与顾拜旦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有相通之处。
D.人天生具有“活动欲”和“攻击性”,奥运会恰好能实现人的这两种本性,能够满足人性与社会的需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论是中国现代体育精神,还是顾拜旦的现代奥林匹克意识,都分别继承了其体育传统蕴含的精神,是东西方文明发展的成果。
B.顾拜旦重视体育为人类服务及体育对人格塑造的作用,这与他强调奥林匹克运动中“契约关系”与奋斗精神的目的是一致的。
C.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为人们创造了自由、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能够对世人实施博大的教育,可以作为解放人性的载体。
D.奥运会不仅是全世界运动员之间的竞技会,也是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平台和手段,“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3.下列诗句选自顾拜旦的《体育颂》,根据材料,其中没有体现和儒家教化观念一致之处的一项是( )
A.身体和精神的改变要同时抓起。B.肌肉用力的全部含义是敢于搏击。
C.你在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的体力较量中产生。D.想起你,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愈加清晰。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2022年中国将要举办的冬奥会的主题是“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试分析中国举办的冬奥会的主题体现了怎样的奥运精神。


1.A.“‘射’比‘御’更为重要”错误,原文为“射礼在礼仪活动中的地位更为重要”;“更能体现儒家道德品质”于文无据,文中没有这一信息。
2.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都分别继承了其体育传统蕴含的精神”错误。根据文意,文中并未提及中国古代体育传统蕴含的精神,提及的“射”在中国主要用于礼仪和战争场合,说其是“体育传统”显得牵强。
C.“可以作为解放人性的载体”错误,顾拜旦认为体育是“展现人性的载体”。
D.“‘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错误,原文为“中国体育界一直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故选B。
3.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强调培育人的精神,与“射礼”中的人格培育理念一致。
B.强调勇敢,与“射礼”中体现的“勇”一致。
C.“有节制”的体力较量体现了“射礼”中的竞争和谦让的关系。
D.主要反映的是对体育的兴趣,在儒家观念中没有体现。
故选D。
4.①首先,由顾拜旦关于体育的观点引出其与中国儒家教化观念的一致之处。②然后,以“射礼”为例论述作为与现代体育运动最有关联的中国古代礼仪所承载的功能与道德理念。③之后,论述“射礼”与顾拜旦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的接近之处。④最后,对中国体育精神进行总结与展望。
5.①奥运会要平等、公平竞争。“纯洁的冰雪”一方面指明冬季奥运会的特征,一方面表明打造纯洁的运动环境,不受政治等干扰的愿望。②奥林匹克精神是“进行战斗”“造就更加健壮的人类”。“激情的约会”体现了奥运会激发人类激情,让人类更加勇敢的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