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词作开始从青楼楚馆走出来,到宋代已经。以北宋词作家柳永的《八声甘州》和《定风波》为例,前者“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后者“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则体现了民间女子的生活追求与内心情事。由此我们看到宋代词作家“ ”与“ ”并存的审美风尚。
唐代的李白与宋代的苏轼,都是一流的文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是歌咏庐山的名作。两相比对,我们会感觉到,二者诗作风格与追求的不同,正像钱钟书先生所说,( )。
公众号重庆一诊这样写道“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认为诗适合严肃庄重的题材,词宜于表达妩媚细腻的题材。”以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为例,她生活在两宋之交,生活从安逸到颠沛流离,对当时的社会状态有着深切的感受,凡慷慨悲怆的心绪,往往用诗表现;而幽约委婉的情调,则会用词来 。她的诗《乌江》与词《声声慢》,内容主题不同,体裁选择也就不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蔚为大观 清雅 俚俗 阐发B.方兴未艾 高雅 俚俗 阐述
C.蔚为大观 高雅 鄙俗 阐发D.方兴未艾 清雅 鄙俗 阐述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山川气象、风情神韵是唐人所注重的,人文意象筋骨思理则为宋人所追求。
B.宋人追求人文意象、筋骨思理,唐人则注重山川气象、丰神情韵。
C.人文意象筋骨思理是宋人所追求的,山川气象、丰神情韵则为唐人所注重。
D.唐人注重山川气象、丰神情韵,宋人则追求人文意象、筋骨思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宋人通常认为,诗适合表达严肃庄重的题材,词宜于表达妩媚细腻的题材。
B.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认为诗适合严肃庄重的题材,词宜于表达妩媚细腻的情感。
C.宋人通常认为,诗适合严肃庄重的题材,词宜于表达妩媚细腻的情感。
D.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认为诗适合严肃庄重的情感,词宜于表达妩媚细腻的情感。
答
18.A
19.D
20.C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蔚为大观: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方”与前“已经”矛盾,故选“蔚为大观”。
清雅与高雅:一个侧重清新,一个侧重高超,高尚。语境说的是审美风格,应选“清雅”。
俚俗:带有世俗、民间的意味。鄙俗:更强调庸俗、粗鄙之意。语境说的是审美风格,与“清雅”对应,强调民间通俗性,应选“俚俗”。
阐发:阐述并发挥,有使幽深不明的情理彰显之意。阐述: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语境是说用词来表现情调,应选“阐发”。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D.根据前文举例,应该先唐后宋,排除BC;
前句说“二者……追求不同”,主语是人,所以排除A。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在宋人心目中,通常认为……”介词淹没主语,改为“宋人通常认为……”;
“表达……题材”动宾搭配不当,“妩媚细腻的题材”定中搭配不当,应改为“表达……情感”。
修改最恰当的是C项。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