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山谷云:“杜子美困穷于三蜀,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注】失学,故聊托之渊明以解嘲耳。其 诗 名 曰 《遣 兴》 可 解 也 俗 人 不 领 便 为 讥 病 渊 明 所 谓 痴 人 前 不 得 说 梦 也。”余以为安得山谷将工部诗篇篇如此训释,以成一集乎?
(选自《诗话总龟》卷九)
【注】宗文、宗武:杜甫的两个儿子。
2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2. 文中的“山谷”指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______。
他与张耒、______、______合称“苏门四学士”。
23.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杜甫在蜀地的生活境遇。
21. 21. 其诗名曰《遣兴》/可解也/俗人不领/便为讥病渊明/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
22. (1). 黄庭坚。 (2). 晁补之、 (3). 秦观
23. ①生活困窘,②儿子失学,③被人误解。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所给句子中的意思是“他的诗文名为《遣兴》,由此可以解释。一般人不领会,借此诟病陶渊明,正所谓愚蠢的人不可以解说梦境啊”,上文“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是杜甫《遣兴》中的一首,据此可知“其诗名曰《遣兴》”后应断开;“不领”和“便为讥病渊明”都是俗人的行为,其后皆应断开,根据这些信息可正确断句。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依据平时的积累和语段提供的语境来分析。本题第一个空,由“北宋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可确定应填“黄庭坚”。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苏门四学士”包括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和秦观,可知二、三两个空应分别填“晁补之”“秦观”。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概括“杜甫在蜀地的生活境遇”,考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找到答题区间,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本题的信息主要集中在黄山谷的言论中,由“困穷于三蜀”,可概括出生活困窘;由“宗文、宗武失学”,可概括出儿子失学;由“为不知者诟病”“又往往讥议”,可概括出被人误解。
译文:
“陶渊明虽是避世隐居的人,但也并未进入忘怀得失的境界,观看所做的诗集,有太多对贫困憔悴的遗憾,通达人生岂能这样满足,暗记不忘大约也不是很早的事。他对儿子品学的好坏,还是那么关心的。”黄山谷先生说:“杜甫在三蜀之地时处境穷困,因此被不知情的人讥笑指责,认为他不善于营生,又往往议论宗文、宗武不精通学业,因此暂且来借陶渊明来自我解嘲罢了。他的诗文名为《遣兴》,由此可以解释。一般人不领会,借此诟病陶渊明,正所谓愚蠢的人不可以解说梦境啊。”我认为黄山谷怎能够将杜甫诗篇如此解释,编成一本集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