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阅读答案与翻译

2023-04-21 15:54超越网

文本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有删减)
文本二
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二帝、三王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認锶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余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
(节选自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B.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C.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D.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11.下列对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器,宝剑之类的神物,也指帝王的印玺。文中指帝位、国家权力。
B.疏,奏议文体的一种,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与“表”类似。
C.“二帝、三王之用心”与“用心一也”(《劝学》)的“用心”意思相同。
D.治:治理,安定。“天下大治”与“一治一乱”中的“治”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征以常见之物、常识之理设喻,引出话题,并向唐太宗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
B.魏征先言“臣虽下愚,知其不可”,然后用一反诘,使文情跌宕有致,也让此疏更具针对性。
C.王安石点明北宋内外交困的深重危机,指出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法令制度不够严苛完备,并提出改革主张。
D.王安石认为,当今时代所面临的形势与先王时不同,不应照搬先王治国的具体措施,而应因时而异,与时俱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
14.理性的声音需要理性地表达,这就要求观点鲜明,言必有据,运用合适的论证方法。王安石是如何理性表达的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10.【答案】A
【解析】孟子说:“有仁义的心肠和有仁爱的声誉,却没有将恩泽施予百姓的人,是因为治理国家不遵循先王的制度。”以孟子的学说,看看现在的错误,正是在这里了。“仁心”“仁闻”并列,不可断开,排除BC;“而”表转折,领起下个句子,故排除D;“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根据上文“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句式照应,也可排除D。故答案选A。
11.【答案】C
【解析】“用心一也”中的“用”,因为。
12.【答案】C
【解析】“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法令制度不够严苛完备”错误,由第一段最后“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可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不懂得如何建立法令制度”。
13.【参考答案】(1)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河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
(评分细则:得分要点:长:长得好,繁茂;固:使稳固;浚:疏通。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2)然而我之所以认为当今政策上的错误,弊病在于不效法先王的政策,是指应当效法先王的用意。
(评分细则:失:错误;患:弊病;法:效仿。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14.【答案】①观点鲜明:患在不知法度也。
②论据充分:三王、二帝的史实;孟子名人名言。
③论证方法得当: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
(评分细则:写出一点1分)


【文本二参考译文】
我私下观察,陛下您有恭谨俭朴的品德,有聪明智慧的才能,早起晚睡,没有一天懈怠;又能公正地选拔天下人一致拥护的人担任辅佐大臣,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们,而不被谗佞奸邪的小人所迷惑。即使是二帝、三王那样的用心,也不过如此而已。按理应该家家丰给,人人富足,天下太平。但实际并不是这样,从内部来看还不能不对国家的命运担忧,从外部来看还不能不害怕异族的侵扰,天下的财力一天天地困窘穷乏,而社会风气一天天地衰颓败坏,天下的有志之士深深忧虑,常常担心天下不能长治久安。这是什么原因呢弊病就在于不懂得建立法令制度的缘故。
如今朝廷的法令严密详备,无所不有,而我却认为没有法令制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法令制度,大都不合先王治理国家的政策。孟子说:“国君有仁爱的心意和仁爱的声誉,但他的恩泽却不能施加到百姓头上,那是因为治国没有效法先王之道的缘故。”用孟子的话来考察当前的弊病,问题的关键正在这里。
当今的时代,距离先王的时代已很久远,所遇到的变化、所面临的形势不同,而想一一重修先王的政策,即使是十分愚蠢的人,尚且知道它的困难。然而我之所以认为当今政策上的错误,弊病在于不效法先王的政策,是指应当效法先王的用意。二帝、三王的时代距今约有千年,其间治乱更迭,盛世衰世都有。他们所遇到的变化、所面临的形势,也各不相同,他们施行设置的措施也都不相同,然而他们治理国家的用意,主次先后的考量,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我说:应当效法先王的用意。效法先王的用意,那么我们所进行的变法改革,就不至于惊骇天下人的视听,使天下人议论纷纷,而这本身就已合乎先王的政策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