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颇好田猎。谷那律为谏议大夫,尝从太宗出猎。在途遇雨,太宗问曰:“油衣若为得不漏?”对曰:“能以瓦为之,必不漏矣。”意欲太宗弗数游猎,大被嘉纳。赐帛五十段,加以金带。贞观十四年,太宗幸同州沙苑,亲格猛兽,复晨出夜还。特进魏征奏言:“臣闻《书》美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传》述《虞箴》称夷羿以为戒。昔汉文临峻坂欲驰下,袁盎揽辔曰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之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欲自轻奈高庙何孝武好格猛兽,相如进谏:‘力称乌获,捷言庆忌,人诚有之,兽亦宜然。猝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虽乌获、逄蒙之伎不得用矣。虽万全而无患,然而本非天子所宜。’孝元帝郊泰峙,因留射猎,薛广德称:‘窃见关东困极,百姓离灾。今日撞亡秦之钟,歌郑、卫之乐,士卒暴露,从官劳倦,欲安宗庙社稷,何凭河暴虎,未之戒也?臣窃思此数帝,心岂木石,独不好驰骋之乐?而割情屈己,从臣下之言者,志存为国,不为身也。臣伏闻车驾近出,亲格猛兽,晨往夜还。以万乘之尊,暗行荒野,践深林,涉丰草,甚非万全之计。愿陛下割私情之娱,罢格兽之乐,上为宗庙社稷,下慰群寮兆庶。’”太宗曰:“昨日之事偶属尘昏,非故然也,自今深用为诫。”贞观十四年,冬十月,太宗将幸栎阳游田,县丞刘仁轨以收获未毕,非人君顺动之时,诣行所,上表切谏。太宗遂罢猎,擢拜仁轨新安令。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田猎》)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揽辔曰/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之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欲自轻/奈高庙何/
B.袁盎揽辔曰/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之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欲自轻/奈高庙何/
C.袁盎揽辔曰/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之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欲自轻/奈高庙何/
D.袁盎揽辔曰/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之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欲自轻/奈高庙何/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油衣,是从蓑衣发展而来的,古人把油脂涂在蓑衣或布帛等材料上制作而成的一种“高级雨衣”。
B.特进,古代官职名,西汉后期才设置,本不是正式官名,是奖励功臣的勋官,地位略同三公。
C.《书》,即《书经》尚书》,《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就包含这部作品。
D.关东,在明清以前多指山海关以东的地区,如曹操的《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外出打猎遇雨,谏议大夫谷那律作出的防雨回答颇耐人寻味,意在说明瓦比油防水效果好,太宗听后大加赞赏。
B.唐太宗到同州沙苑打猎,魏征进谏,借助古书记载,用周文王和后羿一正一反两个事例,旁敲侧击,来警示太宗。
C.汉文帝也有像普通人一样寻求刺激、喜欢冒险、放飞自我的一面,大臣袁盎直言劝谏,理智地阐明了这种行为的危害。
D.魏征通过文帝、武帝和元帝的典故,委婉劝谏唐太宗放弃驰骋游猎、搏击猛兽的个人爱好,要关爱百姓,一心为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割情屈己,从臣下之言者,志存为国,不为身也。
(2)昨日之事偶属尘昏,非故然也,自今深用为诫。
14、司马相如、薛广德和刘仁轨三人谏阻君主游猎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
10、答案:B
解析:句意:大臣袁盎紧紧抓住汉文帝的马辔说:“圣明的君主不冒失、不侥幸,现在陛下骑着骏马,在情况不明的山坡上飞驰。如果马受惊吓,车子失灵怎么办?陛下纵然轻视自己的生命,但如何向列祖列宗交待?”“骋”的宾语为“六飞”,所以应在“飞”后面断开,排除AC;“有”的宾语为“马惊车败”,所以应在“败”后断开,排除D。
11、答案:D
解析:D.“山海关”错误。关东,在明清以前多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的地区。
12、答案:A
解析:A.“意在说明瓦比油防水效果好”错误。由原文“在途遇雨,太宗问曰:‘油衣若为得不漏?’对曰:‘能以瓦为之,必不漏矣。’意欲太宗弗数游猎,大被嘉纳”可知,谏议大夫谷那律这样回答的意图是希望太宗不要经常游猎。
13、答案:(1)(他们)割舍私情,委屈自己,听从臣下意见的原因,是一心为国,不为自己啊。
(2)昨天的事是偶然的一时糊涂,不是有心那样做的,从今以后我会深深地把它当作警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割”,割舍;“屈”,委屈;“从”,听从。②“偶”,偶然;“故”,故意;“诫”,警戒。
14、答案:①司马相如主要从担忧君主安全的角度,兼及天子本分;②薛广德是从关心民间疾苦,体恤下属的角度;③刘仁轨从具体的不违农时的角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相如进谏:‘力称乌获,捷言庆忌,人诚有之,兽亦宜然。猝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虽乌获、逄蒙之伎不得用矣。虽万全而无患,然而本非天子所宜’”可知,司马相如主要从担忧君主安全的角度,兼及天子本分。由原文“薛广德称:‘窃见关东困极,百姓离灾。今日撞亡秦之钟,歌郑、卫之乐,士卒暴露,从官劳倦,欲安宗庙社稷,何凭河暴虎,未之戒也臣窃思此数帝,心岂木石,独不好驰骋之乐?而割情屈己,从臣下之言者,志存为国,不为身也。臣伏闻车驾近出,亲格猛兽,晨往夜还。以万乘之尊,暗行荒野,践深林,涉丰草,甚非万全之计。愿陛下割私情之娱,罢格兽之乐,上为宗庙社稷,下慰群寮兆庶。’”可知,薛广德是从关心民间疾苦,体恤下属的角度。由原文“县丞刘仁轨以收获未毕,非人君顺动之时”可知,刘仁轨从具体的不违农时的角度。
译文
唐太宗非常喜欢打猎。谷那律担任谏议大夫的时候,曾跟随唐太宗外出打猎。途中遇上大雨,唐太宗问谷那律:“油衣该怎么做才不会漏雨呢?”谷那律回答说:“如果用瓦来做,肯定不会漏雨。”言下之意是希望太宗不要经常游猎,唐太宗对他的回答大为赞赏。赏给他帛五十段,外加一条金带。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到同州的沙苑去打猎,他亲自射杀猛兽,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特进魏征上书说:“我听说《尚书》上赞美周文王不沉溺于打猎,《左传》中载有《虞箴》说应当把后羿(太喜欢打猎)作为鉴戒。过去汉文帝骑马来到峻坂,想飞驰而下,大臣袁盎紧紧抓住汉文帝的马辔说:‘圣明的君主不冒失、不侥幸,现在陛下骑着骏马,在情况不明的山坡上飞驰。如果马受惊吓,车子失灵怎么办?陛下纵然轻视自己的生命,但如何向列祖列宗交待?’汉武帝也喜好猎杀猛兽,司马相如进谏说:‘力气大如乌获,射箭快捷如庆忌这样的人的确有。可是同样的,凶残的野兽也不少。如果在险恶之境突然窜出猛兽,即使有乌获、逄蒙的本领也无计可施。皇上打猎虽然有很多人保护,但这种事情终非帝王所为。’孝元帝到效祀之地打猎,意犹未尽,想留守在猎区继续狩猎,臣子薛广德说:‘微臣看到关东一带非常贫困,百姓遭遇了灾祸。现在陛下(留在这里打猎)是在自撞使秦国覆没的丧钟,歌唱郑国、卫国的靡靡之音啊,士兵露宿荒野,无所遮蔽,随行的官员劳顿不堪,要想使江山安定稳固,为什么要徒步过河,徒手杀虎,而不戒止呢?我私下里考虑这几位帝王,他们都心非木石,难道就偏偏不喜欢骑马打猎的欢娱?他们割舍私情,委屈自己,听从臣下的意见的原因,是一心为国,不为自己啊。我听说陛下最近驾车出去,亲自捕杀猛兽,早出晚归。陛下如此尊贵之躯,在荒野里跟踪野兽,深入森林,出没于茂草之中,恐怕非万全之策。我希望陛下舍弃令人欢娱的个人爱好,放弃搏击野兽的快乐,对上为了祖宗和江山,对下可以安慰臣子和百姓。”唐太宗听后说:“昨天的事是偶然的一时糊涂,不是有心那样做的,从今以后我会深深地把它当作警诫。”贞观十四年,冬十月,唐太宗准备去栎阳游猎,栎阳县丞刘仁轨因为农村庄稼收割还未完成,不是君主顺事物固有的规律而运动(打猎)的时候,便赶往太宗停驻的地方,呈上了一篇奏疏,言辞极为恳切,唐太宗被他的言语所打动,就此停止打猎,并提升刘仁轨为新安县令。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田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