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伍子胥者,楚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史记•伍子胥列传第六》

2022-10-07 19:17超越网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见曰伍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日夜言太子短于王。平王囚伍奢,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伍胥遂亡,楚并杀奢与尚也。伍胥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子轸立,是为昭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①。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取六与灊。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吴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己卯,楚昭王出奔。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幕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即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吴王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盖疏子胥之谋。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思,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快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节选自《史记 伍子胥列传第六》,有删改)
【注】阖庐:亦作“阖闾”。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
B. 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
C. 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
D. 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傅,文中指辅导太子之官,始设于西周,也是朝廷的辅佐大臣,明清时多为虚职。
B. 行人,文中指古代官职名称,早期可解释为出征的人,现在一般指路上行走的人。
C. 己卯,天干地支可以纪年月日,文中用干支纪日,课文《赤壁赋》开篇用干支纪年。
D. 舍人,在古代,可以指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或官职名称或权贵子弟,文中指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伍子胥洞察人心,看破公子内志。伍子胥逃到吴国后,看出公子光想杀掉吴王僚自立为王,就把刺客专诸推荐给他,之后专诸果然刺杀了吴王,公子光成为吴王阖庐。
B. 伍子胥扶助吴王,最终败楚复仇。伍子胥的父兄皆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最终辅助吴王打败了楚国,楚昭王逃走,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尸首拖出,鞭尸三百,报了大仇。
C. 伍子胥明晰时势,认为越国必为患。夫差打败了越国,勾践请和,伍子胥通过勾践忍辱负重、拉拢百姓的举动判断出越国会成为吴国大患,可惜吴王仍与越国讲和了。
D. 伍子胥敢于进谏,招来杀身大祸。伍子胥劝谏吴王不要和越国讲和,又在吴国进攻齐国时劝说先灭越国,但已怀疑伍子胥的吴王听信了太宰嚭的谗言,最终赐死了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伍子胥强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
(2)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
14. 申包胥如何评价伍子胥的复仇行为?理由是什么?


10. C (句意:越王勾践迎战,在姑苏打败了吴军,阖闾的脚趾负了伤,吴军只得退却。阖闾的伤势严重,生命垂危,临死之前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是勾践杀了你的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当晚,阖闾就去世了。“阖庐”作“指”的定语,共同作“伤”的宾语,故应在“指”后断开,排除BD;“是”在句中做指示代词,与“夕”共同构成复指短语作,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11. D (“官职名称或权贵子弟,文中指官职”说法错误。舍人是贵族身边的亲信或门客等寄食之人的通称。如蔺相如就是赵宦者令缪贤的舍人。)
12. C (“伍子胥通过勾践忍辱负重、拉拢百姓的举动判断出越国会成为吴国大患”有误。根据原文可知,这件事发生在“其后五年,吴王兴师北伐齐”时,不是在勾践请和时。)
13. (1)伍子胥极力劝谏说:“勾践现在吃饭不吃两个菜肴,吊唁死去的百姓慰问病人,这是 (将)想要用到老百姓的缘故啊!
(2)伍子胥为人刚愎残暴,没有感情,好猜疑且凶残,他对大王的怨恨不满恐怕要成为大祸害的。
14. 申包胥认为伍子胥的复仇行为太过分了。①伍子胥曾经是楚平王的臣子,曾经侍奉过楚平王。②伍子胥鞭打死人,违背天理。

参考译文: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叫员。他的父亲叫伍奢,他的哥哥叫伍尚。楚平王的太子名叫建,平王派伍奢做太子的太傅,费无忌做太子的少傅。费无忌不忠于太子建,一天到晚在平王面前说太子的坏话。平王把伍奢关进了监牢,拿父亲作人质,想用欺骗的手段,把伍奢的两个儿子召来。伍子胥便逃走了,楚国便把伍奢和伍尚一齐给杀掉了。伍子胥逃到了吴国,吴王僚正在掌权,公子光做将军。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在国内政变夺权的谋划,想杀掉吴王僚自立为王,便推荐了一位名叫专诸的勇士给公子光。过了五年,楚平王死了,儿子轸即位为王,这就是昭王。吴王僚趁着楚国有丧事,派遣两位公子率军去偷袭楚国。吴国国内空虚,于是公子光就让专诸突然袭击刺杀了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做了吴王后,志得意满,就召伍员任命他担任“行人”,参与谋划国家大事。阖闾四年,吴国又进攻楚国,占领了六与灊两地。六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军进攻吴国。吴国派伍员迎战,在豫章大败楚军。阖闾九年,阖闾动员了全部军队,联合了唐、蔡两国进攻楚国,与楚军在汉水两岸沿江列阵对峙。吴国的大军乘胜前进,一连打了五仗,于是兵临郢都。己卯这一天,楚昭王逃离郢都。当初,伍员与申包胥是好朋友,伍员从楚国出逃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等到吴国大军进入郢都,伍子胥到处搜寻昭王,没有找到,他就掘开楚平王的墓,拖出尸骨,抽打了三百鞭,方才罢手。申包胥逃亡到了山中,派人对伍子胥说:“你这样报仇,恐怕也太过分了吧!你从前是平王的臣子,曾经亲自(做臣子)面朝北侍奉过他,现在竟然侮辱死人,这难道不是不讲天理到极点了吗!”伍子胥对来人说:“替我向申包胥致歉吧,就说我因为年事已高,而报仇心切,就像眼看要日落西山,却仍路途遥遥,所以我才做出这种倒行逆施的事情来。”五年以后,吴国进攻越国。越王勾践迎战,在姑苏打败了吴军,阖闾的脚趾负了伤,吴军只得退却。阖闾的伤势严重,生命垂危,临死之前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是勾践杀了你的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当晚,阖闾就去世了。夫差即位为王,任用伯嚭为太宰。两年后,吴国进攻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军。越王勾践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请求讲和,愿意交出国家大权,和妻子一起给吴王去当奴婢。吴王准备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劝谏道:“越王勾践为人吃苦耐劳,现在大王不消灭他,以后一定要后悔的。”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话,而采纳了太宰嚭的意见,和越国讲和。此后五年,吴王出动军队,北伐齐国。伍子胥劝谏说:“勾践现在吃饭只吃一个菜,对百姓吊唁死者,慰问病人,这正是想着将要用到老百姓的缘故呀!这人不死,必定成为吴国的隐患。现在对于吴国来说,越国的存在就好像人的腹心的疾病一样。而大王不先消灭越国,却竟然致力攻打齐国,这不是很荒谬吗?”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进攻齐国,大败齐军,从此以后吴王就更加不听伍子胥出谋划策了。吴太宰嚭早就与伍子胥有嫌隙,于是进谗言说:“伍子胥为人刚愎残暴,没有感情,好猜疑,爱嫉恨,他对大王的怨恨不满恐怕早晚要成为大祸害的。”吴王说:“即使没有你的话,我也早就在怀疑他了。”于是,吴王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属镂”宝剑,说:“你用它自尽吧!”伍子胥仰天长叹道:“哎!奸臣伯嚭在作乱了,大王却反而要杀掉我。”伍子胥便告诉他的门客说:“我死了以后,一定要在我的墓上种上梓树,让它长成之后可以派用场,把我的眼睛摘下来悬挂在都城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寇的入侵。”于是伍子胥自刎而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