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阅读答案与翻译

2019-03-05 11:59超越网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鹄:箭靶的中心)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权衡:枢要,关键),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1)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2)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答案】(1)①毛病没有了,规则也全部掌握了,那么心中不再只想着射中,眼睛也不只看着箭靶,十次射箭十次都能射中箭靶了。
(2)乡村的一个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的老人,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使他受苦)。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所给句子没有断句,因此还需要先断句再翻译。(1)句由上文“一法不修,一病随之”可确定“病尽而法完”后断开,“心不期中”“目不存鹄”结构相同,可确定应分别断开,翻译时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尽”,完,没有了;“法”,规则;“完”,指全部掌握;“中”,射中;“鹄”,箭靶;“发”,射箭。(2)句中“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其后应断开;根据上文“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可确定“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后应断开。此句翻译时应注意的关键词句有:“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定语后置句,应译为“乡村的一个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的老人”;第一个“之”,动词,到、往;第二个“之”,助词,的;“效”,仿效、装扮;“其”,代词,他的;第三个“之”,助词,的;第二个“而”,表转折,却;“道”,名词做状语,在路上;“苦”,意动用法,使……受苦,可译为“折磨”;第四个“之”,代词,他。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孟子说:“有德行的人就像射手一样,如果射箭没有射中,就回过头来从自身寻求问题。”我曾经学习射箭,开始时心里只想着要射中,眼睛看着箭靶的中心,箭随着手发射出去,十次有九次是失败的,其中有一次中了,也是侥幸的。有一个擅长射箭的人,教我回过头来从自身找原因。双手握持住关键部位,脚步合乎规则,四肢周身,都有法度。一个地方没有研究,一个毛病就随着它出来了。毛病没有了,那规则也就被掌握完了,那么心中不再只想着射中,眼睛也不只看着箭靶,十次射箭十次都能射中箭靶了。(选自苏轼《仁说》)
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听说过的啊!” (选自《吕氏春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