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阅读答案与翻译

2019-03-04 21:48超越网

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张鲁据汉中,三月,遣钟繇讨之。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
②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秋七月,公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贼退,拒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九月,进军渡渭。
③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公用贾诩计,伪许之。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侪辈,于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诸将或问公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公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关。贼悉众南守,西河之备虚,故二将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有二将之军也。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始,贼每一部到,公辄有喜色。贼破之后,诸将问其故。公答曰:“关中长远,
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
④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十二月,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子”:指帝王、诸侯的嫡长子。“小子何莫学夫诗”中“小子”表现了孔子对百姓的歧视。“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中“二三子”是敬称。
B. “甬道”:是在两侧筑起墙垣以防劫夺的通道。“潼关”与“铁马秋风大散关”中“大散关”都是关防要隘,为兵家必争之地。
C. “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词语本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后来,孝廉这个名称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 “点窜”:是涂改的意思。成语“文不加点”就是指文章一气写成,不用涂改,用来形容人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11.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征讨马超等将领叛乱时,马超屯守潼关,由于关西兵特别强悍,曹操命令各位将领只需坚守营垒,不要和叛军作战。
B. 曹操西征,与马超隔关对垒,暗中派遣徐晃、朱灵二将在夜里渡过蒲阪津,据守黄河以西修建营垒,等待时机。
C. 曹操采用贾诩的计策,假意答应马超割地、送人质的请求,与韩遂相见,主要是因为与韩遂是故交,感情深,马超却对韩遂生疑。
D. 曹操答应马超割地的请求,是为了让马超放松警惕,趁机积蓄士兵的力量,最后让自己能够抓住机会一击成功。
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
(2)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答案】10. A 11. C
12. (1)校尉丁斐(见情况紧急)于是放出大批牛马来引诱敌兵,敌兵争抢牛马导致混乱,曹公才得以渡过黄河。
(2)假如贼兵各自凭依险要的地形,(我们)要征讨他们,非没有一两年的时间不能平定啊。
(3)(我)认为所有这个州有奇异形态的山水,都被我所享有了,但从不知道西山怪异独特。
(4)所以现在我详细地说明这样做的理由,是希望君实(您)或许会宽恕我。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A,“小子”指孔子以长者的口吻来教育年轻人,不是歧视。故答案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C,错在“主要是因为与韩遂感情深”。原文文意是:曹公回答:“贼兵占据潼关,如果我军进入河东,贼兵必然会守住黄河上的各个渡口,那就不能渡过西河,为此我故意重兵逼近潼关;贼兵全力来守防南边,导致西河防备空虚,因此徐晃、朱灵二将才能轻易占领西河。此后我带大军北渡黄河,贼兵不能与我们争夺西河,是因为有二将的军队在。故答案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 “因”:于是;“以”连词,来;“饵”:名词用作动词,引诱;“乱”:混乱;“乃”:才。(2)“险阻”:形容词用作名词,指险要的地形;“征”:征讨,讨伐;“之”:代词,他们;“不…不可…也”,语气。(3)“以为”:认为;“凡”:所有、总共;“是”:这;“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皆我有也”句式;“未始”:不曾;“之”:取独。(4)“所以”:表原因;“冀”:希望;“见”:我;“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参考译文:
建安十六年春天正月,天子汉献帝任命曹公的世子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并设置所属官员,是丞相的副手。太原商曜(yào)等人凭借占据的大陵县反叛,曹公派夏侯渊、徐晃带兵攻破大陵。张鲁占据汉中郡,三月,曹公派钟繇前去讨伐他,又命令夏侯渊等人从河东郡出兵,与钟繇会合。
这时,关中的将领们都怀疑钟繇会来袭击自己。马超于是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人起兵叛乱。曹公派曹仁征讨他们。马超等人在潼关屯兵,曹公告诫众将说:“关西士兵精勇强悍,(你们一定要)坚守营垒不要与他们交战。”同年秋七月,曹公率兵西征,和马超的军队隔着潼关驻扎下来。曹公用快速运动牵制住马超的部队,却暗中派徐晃、朱灵等将在夜里渡过蒲阪渡口,占领黄河以西的地区作为营地。曹公从潼关北面渡过黄河,还没有渡过,马超赶来,猛攻曹军的渡船。校尉丁斐(看到情况紧急)于是放出大批牛马来引诱敌兵,敌兵争抢牛马导致混乱,曹公才得以渡过黄河,沿着河道修筑通道往南推进贼兵退走,占据渭口抵抗,曹公便多处设置疑兵,暗中用船运送士兵进入渭水,架设浮桥,当夜,分兵在渭水南岸结成营垒。敌军夜里进攻军营,(被)曹公伏兵击败。马超等人驻扎在渭南,派遣信使,以割让黄河以西为条件求和,曹公不答应。
九月,大军渡过渭水,马超等人多次挑战,曹公却不应战,对方再三请求割让土地,要求互派人质求和,曹公采用贾诩的计谋,假意应允他。韩遂请求与曹公会面,曹公与韩遂的父亲是同年孝廉,又和韩遂是朋辈之人,因此两人并马马在阵前交谈多时,不谈军事情况,只说了些过去在京城里的交往旧事,(说到投机处)二人拍手大笑。事后马超等人问韩遂:“曹操说了些什么事?”韩遂回答:“没说什么。”于是马超等人对韩遂起了疑心。几天以后,曹公又给韩遂写了封信,上面故意涂抹改动很多地方,好像是韩遂改定的,马超等人见了之后更加怀疑韩遂。曹公于是与他们约定日期会战,先用轻装部队挑逗敌军,打了很长时间后,这才派出精锐勇猛的虎骑夹攻,把他们打得大败,斩了成宜、李堪等。韩遂、马超等人逃往凉州,杨秋逃往安定郡,关中被平定。众将有问曹公说:“开始时,贼兵守卫潼关,渭水以北未曾设防,我们不从河东出击攻打冯翊,反而在潼关与敌兵相持,拖延时日以后才北渡黄河,这是为什么呢?。”曹公回答:“贼兵占据潼关,如果我军进入河东,贼兵必然会守住黄河上的各个渡口,那就不能渡过西河,为此我故意重兵逼近潼关;贼兵全力来守防南边,导致西河防备空虚,因此徐晃、朱灵二将才能轻易占领西河。此后我带大军北渡黄河,贼兵不能与我们争夺西河,是因为有二将的军队在。连结战车、竖起栅栏做通道向南推进,既是创造了敌军不能取胜的条件,同时又表明我军力量薄弱(借此麻痹敌人)。渡过渭水之后筑造深沟固垒,敌军来挑战坚持不出来,也是为了助长敌人骄气,因此贼军不造营垒,只求割地讲和,我便顺着他的意思佯应下来,之所以依着他们的意图,是为了使他们安心放松而不做一点准备,我军则养精蓄锐,一旦出击,就构成了所谓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兵重在随机应变,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开始的时候,贼兵每到一支部队,曹公脸上就增添一分喜色。贼兵被打败以后,众将问他高兴的原因,曹公回答:“关中地域辽阔,假如贼兵各自凭依险要的地形,(我们)要征讨他们,非没有一两年的时间不能平定啊。如今都来此处聚集,尽管人数众多,但彼此互不归服,没有统一的主帅,一战即可消灭,建立战功颇为容易,我因此高兴。”
冬季十月,曹军从长安出发,北征杨秋,包围了安定。杨秋投降,又恢复了他的爵位,让他留下安抚当地的百姓。十二月,从安定班师而回朝,留夏侯渊驻守长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