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雄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 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危酒为寿, 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节选)
6.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 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好,交好
B.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驰:投奔
C. 毋内诸侯 内:通“纳”,使进入,接纳
D. 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
7. 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项是( )
A.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 臣为韩王送沛公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 孰与君少长 失其所与,不知
D. 所以遣将守关各…… 仆所以留者,待吴客与俱
8.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如: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句
(1)大王来何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属今为之虏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拥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吾得兄事之。
【答案】6. B 7. D
8. (1). 宾语前置句 (2). 被动句 (3). 定语后置句
9. ①秦朝时项 伯和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了他。②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选项中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B项,“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意思是“项伯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驰”,奔驰。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选项中的文言虚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D项,两个“所以”,表“……的原因”。A项,前一个“之”,动词“到、望”;后一个“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前一个“为”,介词“替”;后一个“为”,表被动。C项,前一个“与”,介词“同、跟”;后一个“与”,动词,结交、依附。所以选D项。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1)“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2)“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游”,交往;“活”,使……活下来。第二句得分点:“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事”,侍奉。
参考译文: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