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文段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 请用“/”画出下面句子朗读时该停顿的地方。(每句画一处)(2 分)
①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②盖 竹 柏 影 也
7. 解释加点词。(4 分)
①日光下澈 ②悄怆幽邃
③念无与为乐者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8. 翻译句子。(6 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 分)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 分)
9. 两文段都流露了复杂的思想感情,请分别从文段中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4 分)
文段一:
文段二:
答
6.(2 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盖/竹柏影也
7.(4 分) 穿过,透;深远;想,念头 ;只,仅
8.(6 分)
(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 行,时隐时现。
(2)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9.(4 分)
文段一: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文段二: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