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醉翁亭记》)
【乙】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周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觥筹酒杯和酒筹
②特立独立出众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行者/休于树 B。往来/而不绝者
C。悠悠乎/与颢气俱 D。故为之/文以志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4)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文段 描写 内容相似句 抒情 乐之原因
甲 滁人游乐
太守宴饮 苍颜白发,颓然乎期间者,太守醉也。 乐 与民同乐
乙
一望之间
偶得西山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始得之乐
(5)在遭遇坎坷磨难时,甲乙两文的作者仍然能从生活中寻找到“乐”。这种人生态度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
答案:
(1)①酒杯和酒筹;
②独立出众
(2)D
(3)靠近溪边来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洌而酒色香醇。
(4)
甲:苍颜白发,颓然乎期间者,太守醉也;与民同乐。
乙:一望之间、偶得西山;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5)示例:在遭遇坎坷磨难时,柳宗元能寄情山水,欧阳修能与民同乐。我们也应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以乐观的态度直面人生。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酒杯和酒筹;
②独立出众
(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A:停顿正确;
B:停顿正确;
C:停顿正确;
D: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句子应划为:故/为之文以志。停顿不正确。
故选:D
(3)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渔”,捕鱼。句意为:靠近溪边来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洌而酒色香醇。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概括即可。
甲:苍颜白发,颓然乎期间者,太守醉也;与民同乐。
乙:一望之间、偶得西山;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5)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两文主旨,找出相同之处,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示例:在遭遇坎坷磨难时,柳宗元能寄情山水,欧阳修能与民同乐。我们也应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以乐观的态度直面人生。
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奇特。我于是命令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爬上山顶,像簸箕一样坐着,观赏风景,周围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衽席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层层堆叠,没有一个景象能逃脱(我的眼光)而隐藏起来的。青山白水相互萦绕,远处与天边交会,从四面望去,浑然一体。这样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西山的)高大渺远与天地间的浩瀚大气一样,永无边际;(西山的)广阔无边可与天地自然结友交游,永无尽期。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