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乙】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①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②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③,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 上以为然。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司马光答诏④,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⑤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⑥。流俗权⑦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⑧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钧之物,所加损不过铢两⑨而移。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流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流俗矣,此所以纷纷也。”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⑩。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注:①[辨博]这里指善于辩论、知识广博。辨,同“辩”。 ②[上]指宋神宗。 ③[经术]经学,指注解经书的学问。 ④[答诏]这里是指司马光为皇帝起草回答臣下奏疏的诏书。 ⑤[朋比]依附,互相勾结。 ⑥[重轻]较量轻重。 ⑦[权]权力,权势。 ⑧[权]秤锤,秤。 ⑨[铢两]一铢一两,引申为极轻的分量。 ⑩[视事]管事、任职。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忌不自信 小信未孚
C.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 满招损,谦受益
D.则用力至微 谨小慎微
11.结合上下文,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透露出邹忌在询问自己和城北徐公谁更美时, 得意又疑惑的复杂心理。这一问推动了事情的发展,由此引出妻、妾、客对邹忌的赞美。
B.“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表现了宋神宗急于了解王安石首先要采取什么措施,并流露出对他知经术但不能施行于世务的不满。这一问引出王安石的回答和其后新法的颁行。
12.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填空。(4分)
【甲】文中邹忌讽谏成功,是因为他以 ① 设喻,让齐威王认识到“ ② ”现象的存在,既而威王纳谏,修明内政。【乙】文中王安石进言成功,是因为他针对“ ③ ”的现象,以 ④ 设喻,让宋神宗认识到要加强自己的权力并坚定了对他的支持。(第①④空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②③空用原文回答)
13.阅读【乙】文和《登飞来峰》这首诗,完成(1)(2)题。(共4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此诗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当时王安石三十岁。联系【乙】文的相关内容,说说你对诗中画线诗句的理解。(2分)
答:
(2)“诗,志也。”“诗”的本义有“言志”的意思。你积累的其他古代诗词中“以诗言志”的诗句有“ , ”。(2分)
10.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单个字的解释。D选项的“微”都是细小的意思,故选D。
1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文言文内容的理解。A选项中的邹忌的“得意和疑惑”不妥,从上下文的内容可以判断,邹忌的多次问更多的显示的是他的“疑惑”而非“得意”。
12.【答案】
示例:妻妾客谬赞自己的事 王之蔽甚矣(或:蔽甚矣) 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 示例:移动秤锤称量物体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同学们应该熟练地掌握审题-定位-翻译-概括的技能,能够更好更快更准确地得出答案。
13.【答案】
(1)示例:在乙文中王安石不惧质疑,敢于反驳和为自己辩护,体现了画线诗句所表达的王安石为实现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于诗句主题的理解。我们可以先体会画线句子的感情,再去找到乙文中的相关内容,在寻找时注意关注题干中提示的“相关”二字。
(2)示例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示例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示例3: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示例4: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背诵和理解。只要关注了题干中的“诗言志”这一点答案不难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