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稍稍宾客其父(____)
(2)泯然众人矣 (____)
(3)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_)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
(5)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
(6)及长,遍览古籍 (____)
19. 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1)余 闻 之 也 久 (2)书 不 可 不 成 诵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21. 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中仲永最终沦为众人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选文【乙】论述了司马光在学习上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比较两篇选文中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分别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甲】文: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8. (1) 以宾客之礼相待 (2) 消失 (3)相当
(4)通“攀”牵引 (5)曾经 (6)等到……的时候
19. (1)余闻之也/久 (2)书不可/不成诵
20. (1)他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2)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能终身不忘。
21. (1). ①因其父“不使学”,没有经过后天的教育 (2). ② 勤奋努力、善于思考。 (3). ③示例甲文: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成为众人。说明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的学习才是关键。 (4). ④示例乙文:司马迁幼时担心自己记忆不如别人,便勤奋学习,最终收获长远,终身不忘。
析
18.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注意通假字词,“扳”通“攀”牵引。词类活用词,“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19.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1)余闻之也/久,(2)书不可/不成诵。
20.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利”“乃”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用原文回答也可根据原句自己概括,仲永最终沦为众人的原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表现其勤奋努力。“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表现其善思。《伤仲永》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司马光勤学》揭示了一个人是否成才不是先天的聪慧,而是后天的努力。
翻译:
甲: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有名的功臣。他小时候,担心自己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在屋子里学习,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他自己说:“(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可以终身不忘。”等到(司马光)年龄大了,(司马光)读遍了所有的古籍,知识渊博,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