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甲】景春曰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阅读答案

2019-06-17 21:43超越网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种。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是
B.得志,与民由之     由:遵循
C.御史诣学宫         诣:到
D.属吏咸伏谒         咸:都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倒悬之/父命之
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
C.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
1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懈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答:
(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答:
12.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8.A  9.A  10.B
11.(1)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肚子走自己的道路。(关键词:“由”“之”“道”) 
(2)昨天(我)听说海瑞县令给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关键词:“市”“为”“寿”)
12.围绕“廉洁奉公”“秉公执法”“勤政爱民”谈即可。(每点1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