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颍川太守髡陈仲弓 阅读答案与翻译

2019-06-17 15:18超越网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⑦何如?”元方日:“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日:“忠臣孝子也。”客日:‘《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日:“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日:“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日:“昔高宗放孝子孝己③,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④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髡(ku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②府君:对太守之称。③孝己:人名,相传为殷高宗武丁的儿子,因遭后母谗言,被放逐而死。后文“伯奇”“符起”也是人名。④唯:表示强调语气。
16.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客人发怒是因为他觉得陈太丘没有遵守约定,丢下他自己离开了。
B. 由【乙】文“足下家君”及前后问答可推知陈仲弓是元方之父,即陈太丘。
C. 【甲】文元方“入门不顾”,虽使场面显得尴尬,却也显示出他直率的性格。
D. 【乙】文中客人对颖川太守和陈仲弓有偏见,元方对他严加斥责,怒不可遏。
19. 人之言行常含深意。【甲】文中客人“下车引之”的行为,说明他(1) ________;【乙】文中客人说元方“因伛为恭”,言外之意是说(2)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0. 右同学关注了【甲】【乙】两文的出处,提出了疑问,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帮助解答。
疑问:两文均是元方与客人的对话,【甲】文编入“方正”门,而【乙】文编入“言语”门,《世说新语》的编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

【参考答案】
16.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7. (1)正午己过,朋友没有来,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那人才来。(2)哪里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呢?(或:哪里有高明的君子对忠臣孝子施用刑罚的呢?) 18. D
19. (1). 认识到错误,想表示歉意(或:知错就改) (2). 元方顺势敷衍,回答没有诚意。
20. “方正”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意思,注重德行。【甲】文主要写元方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编者是借元方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编入“方正”门; 【乙】“言语”侧重人的机辩及语言艺术。文中元方面对客人质问“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的时候,列举了殷高宗、尹吉甫、董仲舒三位高明之君分别放逐孝子的例子,有力地反驳客人,言语非常机智聪明,所以编入“言语”门。

16. 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舍”是“舍弃、放弃”的意思,“去”是“离开”的意思,“刑”是“惩罚”的意思。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D项表述错误,客人对颖川太守和陈仲弓有偏见,元方借用典故,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巧妙地维护了父亲的人格和自己的尊严。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炼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两篇文章,通译全文,理解文章大意,根据提示填空作答。甲文元方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通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可见“下车引之”说明友人认识到错误,想表示歉意;乙文客人说元方“因伛为恭”,言外之意是说元方态度敷衍,没有诚意。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和中心的理解分析能力。在《世说新语》中,“方正”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意思,注重德行。甲文写元方明礼懂事,借元方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编入“方正”门恰当。“言语”侧重人的机辩及语言艺术。乙文中元方质问客人“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的时候,列举了殷高宗、尹吉甫、董仲舒三位高明之君分别放逐孝子的例子,有力地反驳客人,言语非常机智,编入“言语”门恰当。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颖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所以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因为驼背装做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有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啊。”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