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怿(yì),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①、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父老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人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
授郏(jiá)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②。”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③,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④,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
【注释】①汝:今河南临汝,宋属京西北路。 ②阁职:宋制,阁门通事舍人与阁门祗候,并为阁职,为武臣之清选,比于文臣之馆职。 ③廪(lǐn):藏米之仓。 ④铁简:古兵器,无刃而有四棱,方棱似简。故名,后亦作“锏”。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因召里中少年 / 余因得遍观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
B. 明日遇之 / 明日徐公来 (《邹忌讽齐王纳谏》)
C. 为君致阁职 / 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
D. 力过数人 /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13.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以”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将以舟载之
A.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C.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D. 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15. 作者欧阳修高度评价了桑怿,请结合文段分析桑怿的哪些行为是值得我们称赞的。(5分)
12. D
13. D
14.桑怿不是十分知晓书本上的知识,但他做的事情都合乎道德伦理,很多都像这件事一样。(得分点“其”“道理”“类”)
15. 主动在乡里查奸民,告诫少年不可为盗;查明盗尸的王生,并以惩治;坚决不为升官而行贿;为救溺民而弃粮;荒年供养里人。(答对三点给满分)
译文
桑怿,开封府雍丘县人。桑怿参加进士考试,两次都没有考中。(于是)离开开封到汝洲、颍州一带游历,得到汝州龙城的几亩荒地,退出科举考试,依靠体力,耕种庄稼。有一年闹饥荒,汝州附近各县盗贼很多。桑怿禀告县令,愿意担任耆长,巡察乡里,辨别为非作歹的人。于是召集乡里的年青人,告诫说:“你们不能做盗贼了!有我在这里,不容许你们(再干坏事)!”年青人都答应了。乡里有位老人死了儿子,尸首还没有装进棺材,盗贼在夜里偷走了死者的衣服。老人既老又怕,又没有别的儿子,不敢到县里告状。尸首赤身裸体,无法安葬。桑怿听说后,很同情老人,便怀疑姓王的年青人。晚上,桑怿悄悄进入王某家里,查看他的箱柜,没让他发觉。第二天遇到王某,问道:“你答应我不做盗贼,现在又偷老人儿子尸首的衣服,难道不是你干的吗?”王某脸色突变。桑怿立即把他推倒在地,捆了起来,追问和他一同偷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