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三峡》《观第五泄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2023-10-02 21:07超越网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1)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疾 趋 度 石 罅 瀑 见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
③从山门右折
④虚空皆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4)请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特点。
 
答案:
(1)疾趋/度石罅/瀑见。
(2)①同“缺”,中断
②很,甚
③向右
④都
(3)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4)甲文“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写出水清的特点。乙文“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写出水的气势非常雄壮的特点。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时根据句意进行断句。该句句意为: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据此可以断句为:疾趋/度石罅/瀑见。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中断。
②句意为:的确有很多趣味(趣味无穷)。良,很,甚。
③句意为:从五泄寺大门往右拐。右,向右。
④句意为: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皆,都。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词语有: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月,日月。句意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重点词语有:闻,听。悸,害怕。句意为: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甲文“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写出水清的特点。乙文“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写出水的气势非常雄壮的特点,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甲: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从五泄寺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这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离开。
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