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②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上:统治者
10、(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 ) ②乐民之乐者(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 以刀劈狼首 B. 以伤先帝之明 C. 以我酌油知之 D. 以其境过清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B.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C.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D.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12、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 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C. 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D. 乙文孟子与齐宣王展开讨论,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14、【甲】文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哪一观点的发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意义?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10、(1)或:或许,也许。乐:以……为乐。(2)D
①句意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或:或许,也许;
②句意为:把老百姓的快乐当作他自己的快乐的。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2)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以”,介词,因为。
A.介词,用;
B.连词,相当于“而”;
C.介词,凭;
D.介词,因为;
故选D。
11 A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句意为:他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非议他们的统治者的。得不到快乐就讲统治者的坏话,固然不对。“人不得”主谓结构,应在“得”后停顿;“则非其上矣”动宾结构,应在“矣”后停顿;“不得而非其上者”偏正结构,应在“者”后停顿;因此,断句为: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故选A。
12、(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这样做了却不能统治天下的,从来没有过啊。
13C 没有描写
14、第一问: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第二问:围绕有借鉴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甲】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
齐宣王在他的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问道:“贤能的人人也有这种快乐吗?”孟子答道:“有的。他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非议他们的统治者的。得不到快乐就讲统治者的坏话,固然不对;作为老百姓的统治者有快乐而不与老百姓一同享受,也是不对的。把老百姓的快乐当作他自己的快乐的,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老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的,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以天下万民之乐为乐,以天下万民之忧为忧,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