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古人勤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获尺寸折之,然①明夜读。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宷②,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客刺③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选自《颜氏家训》)
(乙)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④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⑤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
(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⑥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然:同“燃”。②寮宷(liáo cǎi):官员。③客刺:名片。④索靖:晋代书法家。⑤布:铺开。⑥讽诵:背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卒以《汉书》闻
(2)三日方去
(3)尝主编《资治通鉴》
(4)俟能讽诵乃已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就姊夫刘缓乞客刺书翰纸末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B.绮以才华 何以战?(《曹刿论战》)
C.驻马观之 何陋之有?(《陋室铭》)
D.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 其真无马邪?(《马说》)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
(2)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4.读了上面三篇文章,你获得哪些启示?
答
1、(1)终于。(2)离开。(3)曾经。(4)停止。
(1)句意为:终于以研究《汉书》闻名,卒:终于;
(2)句意为:多日才离去,去:离开;
(3)句意为:曾经主编《资治通鉴》,尝:曾经;
(4)句意为: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已:停止。
2、B
考查文言文字词的一词多义。
A.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
B.介词,凭借;
C.代词,指古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D.代词,指他/副词,难道。
故选B。
3、(1)(他)走了几百步后又返回,下了马站着(观看了古碑很久),等到疲惫了,才铺开裘衣坐着观看。
(2)用功夫多的人,收到的功效就远大,就一生也不会忘记。
4、读书要勤奋;要专心致志;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要多下苦功,多背诵;要学思结合。(答出3点即可)
参考译文:
【甲、古代人勤学。梁朝彭城的刘绮,是交州刺史刘勃的孙子,从小死了父亲,家境贫寒无钱购买灯烛,就买来获草,所它的茎折成尺把长,点燃后照明夜读。梁元帝在任会稽太守时,精心选拔官吏,刘绮以其才华当上了太子府中的国常侍兼记室。东莞人藏逢世,二十岁时,想读班固的《汉书》,但苦于借来的书不能长久阅读,就向姐夫刘缓要来名片、书札的边幅纸头,亲手抄得一本。军府中的人都佩服他的志气,后来他终于以研究《汉书》闻名。
【乙、欧阳询曾经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于是就住宿在古碑旁,守在碑前多日才离去。
【丙、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