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著教帝学书
王著学右军①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②,帝③听政之余,留心笔札④,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②侍书翰林:这里指在翰林院侍奉皇帝学习书法。③帝:皇帝,即下文的“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④笔札:书法。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4分)
(1)深得其法( ) (2)遽称善( )
2.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太宗逐渐开始潜心致志地临摹学习。 B.太宗更加诚心地当面向王著求学。
C.太宗更加潜心致志地临摹学习。 D.太宗从学习书法中得到了好处。
3.这则故事能带给学习者至少两点启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
1.(4 分)(1)领会 (2)立即
2.(4 分)C
3.(4分)答案举例:学而不厌才能不断进步;想要学有所获就得潜心刻苦;为学需有不耻下问的精神;精益求精者越学越精;做学问也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能遇到好老师是学习者的幸运。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得”:领会。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遽”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C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A“益”应翻译为“更加”。B“刻意”应翻译为“潜心致志”;“临”应翻译为“临摹”。D“益”“刻意”“临”“学”都没有翻译出来。整句意思翻译得失之偏颇。
3.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王著要求严格,连皇帝也不例外,严师益友,教导有方,偱偱善诱。可从严师高徒、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等角度作答。
参考译文:
王著学习王羲之书法,(很快就)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处理政物之余,喜欢练习书法,曾经数次让内侍拿着自己的作品让王著品评,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好,于是太宗更加用心地去练习。太宗再一次让侍从拿着他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有人询问王著的用意,王著说:“皇上的书法本来就很好了,但如果马上说书法写得好,恐怕皇上不再会像原来一样用心了。”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