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乐毅:战国时燕将。②骑劫:燕国将领。③田单:战国时齐人。④蔽:疲困。
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且谢之曰 谢:道歉
B.先王举国而委将军 委:委屈
C.会先王弃群臣 会:正赶上
D.遂捐燕而归赵 捐:抛弃
13.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
A.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
B.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
C.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
D.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
14.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毅很有才能。替燕昭国联合五国的军队,攻入齐国,连下七十多座城池,都划归燕国。
B.燕惠王继位不信任乐毅。他派骑劫代替乐毅,致使乐毅逃到赵国,赵国封乐毅为望诸君。
C.燕王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他认识到自己刚继位时被身边的人所蒙骗,不应责备乐毅。
D.燕王动之以情劝说乐毅。认为乐毅为自己打算无可厚非,但这样就无法报答先王对乐毅的恩情。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君。
答
12.B B.“先王举国而委将军”的意思是:先王把整个燕国托付将军。“委”是“托付,委托”的意思,不是“委屈”。故选B。
13.C正确的句读是: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故选C。
14.C C.“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中的“让”是“责备”的意思;根据“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以及燕王认为“乐毅误信流言,和寡人有了隔阂,抛弃燕国而投奔赵国”,从中可以看出其非常明确责备之意。故C项所说的“他认识到自己刚继位时被身边的人所蒙骗,不应责备乐毅”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
15.齐国大将田单用计骗了骑劫,最终打败燕军。
15.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诈(欺骗、哄骗)、卒(最终)、败(打败,使……战败)”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
昌国君乐毅,替燕昭王联合五国的军队,攻入齐国,连下七十多座城池,都划归燕国。还有三座城邑未攻下,燕昭王就去世了。燕惠王继位,中了齐人的反间计,怀疑乐毅,派骑劫代替他。乐毅逃到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齐国大将田单用计骗了骑劫,最终打败燕军,收复七十多座城邑,恢复了齐国的领土。
燕王后悔了,又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燕国战败之机来攻燕。燕王便派人去责备乐毅,又向乐毅表歉意,说:“先王把整个燕国托付将军,将军为燕攻破了齐国,为先王报了仇,天下人莫不这是震动。寡人怎敢一刻忘记将军的功勋啊!不幸先王抛弃群臣而去,寡人刚刚继位,左右蒙骗了寡人。不过,寡人派骑劫代替将军,只是因为将军长久在野外作战,所以调将军回国,休养休养,共商国是。将军却误信流言,和寡人有了隔阂,抛弃燕国而投奔赵国。为将军自己打算,固然可以;但是又怎样报答先王对将军的恩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