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梁、宋间,宋州刺史张九皋奇之,举有道科中第,调封丘尉,不得志,去。客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簺相娱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帝颔之。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瑱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未几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遂大掠,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搢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军,与许叔冀书,令释憾;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节选自《新唐书•高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
B.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
C.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
D.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道科,是古代选举官员或科举考试科目之一,指有道德、有才艺的人可以被举荐为官。
B.节度使,是唐代总揽军政、行政权力的地方长官,他们享有在军政人事等方面的专断权。
C.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如追赠、赠谥等。
D.王霸,“王”指春秋时各诸侯国之共主,“霸”指诸侯国中的盟主;文中指代王业与霸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适颇有才干,屡受赏识任用。张九皋推荐他参加有道科考试,哥舒翰荐举他做掌书记;朝廷后来又委任他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
B.高适富有远见,反对诸王分镇。他向皇帝进谏,强烈反对让诸王分镇各道;后来永王果然发动叛乱,为此高适也参加了平叛行动。
C.高适志存高远,为政宽松简明。他生逢乱世,以建功立业自我期许;他有自己的治理思想和策略,每到一处任职,都让人们感到便利。
D.高适颇擅诗文,洞察时局变化。他虽中年开始写诗但写得很好,作品为人传诵;他给多位长官写信提出合理建议,引导他们勤政爱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光远兵不戢,遂大掠,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
(2)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14.面见皇上时,高适从哪几个方面解释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请简述。(3分)
答
10.C
11.B(“唐代总揽军政、行政权力的地方长官”有误,应是地方军政长官,后权力才慢慢扩大。)
12.D(“引导他们勤政爱民”有误,属无中生有。)
13.(1)然而崔光远没有约束好士兵,(士兵)于是大肆抢掠(百姓财物),皇帝大怒,罢免了崔光远,用高适取代他担任西川节度使。(“戢”、“大掠”、“以……为……”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没有渡过淮河前,他先发送文书给各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关系,使他们自证清白。君子认为他有义节并懂得时局变化。(“移檄”、“自白”、“义”各1分,语句通顺1分)
14.①哥舒翰因为生病而不能明断(1分)②督率军队的各位将领不关心军务大事,每天以歌舞赌博相娱乐(1分)③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而且不能吃饱(1分)
参考译文: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他年轻时候潦倒失意。不置办产业。后来客游在梁州、宋州一带。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他是个奇才。推举他参加有道科并考中了。调任封丘尉,他觉得不符合心志,便离开了。后来客居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上表举荐他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安禄山叛乱,玄宗征召哥舒翰讨伐叛贼,任命高适为左拾遗,后转任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兵败,玄宗问群臣有什么对策,高适请求竭尽宫中收藏的珍宝招募勇于牺牲的战士抗击贼寇,还为时不晚。皇帝未加考虑。(安禄山兵逼西安,)玄宗向西逃难,高适抄小路赶到河池拜见皇帝,于是进言:“哥舒翰素为忠义之人,因为疾病夺去他的明智,才导致失败。督率军队的各位将领不忧虑军务大事,每天以歌舞赌博相娱乐,浑州、陇州两地的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尚且不能吃饱,却贵求他们拚死作战,失败本是情理中的事情。”玄宗点头同意。不久高适升迁侍御史,又提拔为谏议大夫,他依仗意气敢于讲话,权贵近臣都害怕他。玄宗派诸位王子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中说表示反对。不久永王叛乱。肃宗平素听说高适有才能,于是召见他一起商议大事,高适就断言永王将要失败,不值得忧虑。肃宗觉得他是一个奇才,任命他为淮南节度使。下诏命令他和江东的韦陟、淮西的来瑱率领军队在安陆会师。军队正在渡黄河时,永王就已经失败了。李辅国嫉妒高适的才能,在皇上面前多次诋毁高适,于是皇上降任高适为太子少詹事。不久蜀地发生动乱,他离开京城出任蜀、彭二州的刺史。梓屯守将段子璋反叛,高适随从崔光远去征讨并斩杀了他。然而崔光远没有约束好士兵,(士兵)于是大肆抢掠(百姓财物),皇帝大怒,罢免了崔光远,用高适取代他担任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攻取陇右,高适率兵到南郦,想牵制吐蕃的兵力,没有取得成功,便丢失了松州、维州和云山城。皇帝召他回朝,任他做了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他为渤海县侯。高适在永泰元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叫“忠”。高适崇尚气节道义,谈论起君王霸业滔滔不绝。他遭遇时局多难,以建功立业自我标榜,但他的言谈超过他的实际能力,因此不被官员们所推重。但是他为政宽容简明,每到一地任职,人们都感到便利。他五十才开始写诗,便很擅长,他也以气质自我清高。他每写完一篇,喜好诗歌的人就将其作品传播开来。他写信给贺兰进明,让他援救梁州、宋州,来亲近各军:写信给许叔冀,使他化解怨恨:没有渡过淮河前,他先发送文书给各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关系,使他们自证清白,君子认为他有义节并懂得时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