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2019-08-19 09:46超越网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时已改宁越府,命知府王显宗开郡学,因以濂及叶仪为《五经》师。明年三月,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濂亦首用文学受知,恒侍左右,备顾问。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实,量其中而奏之。甘露屡降,帝问灾祥之故。对曰:“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春秋》书异不书祥,为是故也。”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下礼部议,复其官,春秋祭葬所。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B. 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C. 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D. 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经:易、书、乐、礼、春秋五部经典,汉时订为五经。为儒家讲学的重要典籍。
B. 剖符:剖分信符。汉朝封功臣时,将作为信物的符节,剖分为二,一分交给受封者保存。
C. 爵: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D. 黍:黍是中国最早用于耕作的植物之一,也是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之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濂为人孝顺父母。宋濂因举荐被授为翰林编修,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   
B.   宋濂是明朝开国时期的著名文臣。宋濂很有才学,做官后以文学之长受到朱元璋的赏识,作为顾问随侍朱元璋左右。   
C.   宋濂为官谨慎,为人正直。茹太素上万言书惹皇上震怒,宋濂让皇帝心平气和。茹太素的意见才全都被采纳。   
D.   宋濂文风可与古代作者媲美。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 
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
(2)“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10. B  【10题详解】 “群臣臧否”作为“问”的对象不能断开,故排除A项、C项;“臣知之”意思已经很完整,应该断开,排除D项。故选B。
11. A  【11题详解】A项“五经”为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并不包括“乐”。故选A。
12.C 【12题详解】C项从原文“帝览其书,有足采者”中“足采”可知皇帝只是认为茹太素的意见“值得采纳”。故选C。
13.(1)《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如能遵行,那么奖赏和惩罚就会公正,天下也能够平定!
(2)“茹太素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刚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阅茹太素的上书,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
【13题详解】
(1)中“乃”,判断句的标志,是;“苟”,如果;“适中”,公正。
(2)中“于陛下”,状语后置,于陛下尽忠,对陛下尽忠;“方”,刚刚;“恶”,怎么。

【参考译文】
宋濂,字景濂,其祖先是金华潜溪人,到宋濂这一辈才迁至浦江。宋濂幼时聪敏,记忆力强,就学于闻人梦吉,精通《五经》,后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又在柳贯、黄溍门下游学,他们两人都极推崇宋濂,自谓不如他。元至正年间,宋濂因举荐授为翰林编修,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坚辞不就,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十余年后,朱元璋攻取婺州,召见宋濂。当时婺州已改为宁越府,知府王显宗奉命开郡学,故聘请宋濂及叶仪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月,由于李善长的举荐,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一起应征来到应天,授为江南儒学提举,奉命讲授太子经,不久又改撰起居注。宋濂比刘基大一岁,两人都起于江南,皆负重名。宋濂则以文学之长受到朱元璋的赏识,随侍朱元璋左右,作为顾问。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左氏传》,宋濂进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如能遵行,则赏罚公正适中,天下便可平定!”当太祖剖符封功臣时,召宋濂前来商议怎样封五等爵位。宋濂住在大本堂,通宵达旦,引鉴汉、唐前例,择其适用部分奏报皇上。后来当上天屡降甘露时,太祖又问其中是否意味着有灾异或祥瑞,宋濂回答说:“天子不是受命于天,而是受命于人,美德的基础并不是祥瑞,而是仁义。《春秋》只记灾异,不书祥瑞,就是这个道理。”宋濂性情诚恳谨慎,长期在宫中为官,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太祖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并说:“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我了解他们,而对那些不善之人,我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这是不敬,是诽谤,是违法。”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阅茹太素的上书,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并直呼宋濂的字说道:“若不是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上书言事的人了。”于是太祖又当场称赞宋濂说“: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其次是贤人,再次为君子。宋景濂为朕效力十九年,从未说过一句假话,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始终如一,他岂只是君子,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宋濂相貌丰伟,满脸美髯,眼睛近视却很明亮,能在一粒黍子上面写几个字。从少到老,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对学问无所不通。宋濂文风淳厚而飘逸,可与古代作者媲美。甚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多次问起宋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四方学者都称宋濂为“太史公”,而不称其姓氏。宋濂虽以白发老者随侍朱元璋,其功业、爵位却比不上刘基,而一代礼乐制作,宋濂所裁定的居多。第二年,宋濂逝于夔,终年七十二岁。于是,孝宗便将此事下到礼部商议,恢复宋濂原官职,每年春秋两季在其所葬之地举行祭祀。正德年间,又追封谥号文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