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深圳市2019届高三二模作文试题)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作文原题:广东省深圳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5))
写作指导
论辩话题:保存火种的意义。
双方看法:
第一类人“古人类生存学家”:取暖御寒、烧出鲜美的肉食(实用角度);
第二类人“数学家”: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审美角度)
立意难点:
厘清“温饱吃好”属于“物质”实用范畴;“灿烂火光”是“精神之美”的象征。另外,要注意:两种观点不是并列关系,材料中“而托姆说”中的“而”就强调了写作的重心所在;两种观点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关系,而是“不仅要”“更要”的递进关系。
写作核心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其中“综合”二字最为重要,它要求考生立意必须统观全局,高处着眼,,不能囿于一词一句,不能断章取义。因此,若考生全篇立足于大写特写“火种如何薪火相传”,那将有违命题的初衷。
多角度立意参考:
(一).从古人类生存学家角度:.物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实用,是物质的基本特性。
(二).从数学家角度:
.生活留心皆是美;.不懂审美,世界与你无关;.做一个“美”的发现者;.要面包,更要水仙;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系大美中;“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中国.巴金)..“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
(三)从辩证说理的角度:
..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
追求实用无可厚非,善于审美境界更高
最佳角度:首选辩证分析角度,其次选数学家的角度。
写作重点:
首先,对两种观点进行比较,作出客观评价:实用和审美各自的意义、作用。这个黄金段落要辩证分析透彻:可以讲道理、联系现实,引用名言;可以正反对比。
黄金段落过渡词语:诚然……;但是(然而)……;所以(因此)……。
接着,选择“谈美”的一方,围绕材料引申说理:.“人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中国.巴金).“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
示例一: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
林方耀
对于古人类为何保存火种的问题,古人类学家认为此举是为物质需求,这是从实用角度来说的。而数学家托姆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复: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无疑,托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考量。
诚然,作为一般生物而言,物质的实用价值十分宝贵,但对于人类而言,仅有实用是不够的,人应该还有更高的审美追求。因此,我认为,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
物质的一大基本属性便是实用。人生在世,离不开物质,正是物质的诸多实用价值才得以维系人的生存,就这一方面来说,物质的实用性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实用物质,何谈生存?何谈发展?物质是一切可能性的起点,是我们生存的必备条件。
但仅此就足够了吗?我们生而为人,如果仅仅是为生存,便与世上其它生物何异?我们应该还肩负其他使命,譬如我们首先应该习得生活之道,一种高于物质生存的存在形式,我们应为满足精神上、审美上等高层次的需求而存在,而奋斗,这使得我们作为生物却具有了与其它物种截然不同的能力——创造。我们因求美而独特,因求美而智慧。历史上多次为求美为求乐而产生的矛盾,而引发的思想运动使人类思想更活跃、更智慧。实用诚然可贵,求美价更高,因为它使人类成为独特的存在,使大类不断进步,成为精神上的巨人。
求美思想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提高审美、思考能力自然也是我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一大方式。至于如何提高相关能力,我认为,懂得发现美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步。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而比起创造美,发现美对人而言便显得格外重要。夜空中的火光便是一种美,潮涨潮落、侯鸟群飞也是一种灵动的美,甚至于灾难前的互相帮助,困境中的相互扶持,更是一种可贵是人性之美。懂得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种种人情、人性、人格之美,才能更为深入地领略生活之道并借此创造更多的生活之美。人的精神境界才能更臻完善。
除了发现美以外,同样重要的是要学会抵御物质功利性所带来的诱惑。倘若深陷入功利之中,只是一味追求所谓物质财富,发现美的双眸极有可能因此而合上,更有可能在放纵物质欲望之路上越走越远。这样的生存方式并非是在求美,而是在践踏美。在求美的道路上,物质财富的增长是附带的结果,绝不是我们生活的最终目标。不被功利遮望眼,才能追求真善美,想要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就必须尽可能地避免陷入功利的泥谭。
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生而为人,懂得在浮世中尽享美、创造美,其灵魂也终将是剔透而美丽的。
考生范文示例二: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
林安琦
火对于人类来说十分重要,而关于人为何要保存火种存在不同的看法,人类学家认为火可以取暖御寒,火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数学家托姆说,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我认为托姆的话与巴金先生的名言“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强调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托姆认为物质并不仅仅存在实用价值,更存在审美价值;巴老认为人生在世,离不开物质生活,更应有精神追求。这就告诉我们,在丰富了日常的物质需求时,我们更要关注精神屋面的需求,而学会审美就是满足精神需求的一条捷径。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正如德国伟大思想家、诗人歌德所说: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
许多人仅关注着物品如何实用,用在何处恰到好处,但很少有人关注事物从哪个角度看上去是美的。我们不能将自身局限在物质的使用价值上,我们要寻求突破,从物质上的满足突破至精神上的享受,物品的实用让我们取暖御寒、饱肚充饥,物品的审美价值更能让我们精神愉悦,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所以,当我们在观察这个世界时,我们要能跳出实用功利的层面去探寻事物的审美价值,以此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当然,能丰盈我们精神的不只有美,还有蕴含其中的许多思想文化精神。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有百家争鸣,西方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他们都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层面,我们从五湖四海中吸纳不同的思想文化,在不断地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记得以前读过一篇文章名为《窃读记》,作者林海音在文中写到,“目的地不是饭店,而是饭店旁的一家书店”,可以看出作者在精神上的需求远高于物质层面的需求。
诚然,精神上的满足远没有物质上的满足来得快捷,甚至,在这个快节泰的时代,人们常常因此只满足于物质而放弃追求精神。但是人如果只有物质上的满足,生话便会变得空虚,如果懂得去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那么,生活会因此更多彩。
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们的生活因为有物质保障而远离饥寒,但我们的生活如果有了精神追求定会增光添彩。
点评:以上两位考生的作文应该算是切合题意了。这两篇文章最值得肯定的就是审题准确。
在不少作文跑偏的情况下,两位考生能“不畏浮云遮望眼,立意站在最高层”,奉上这脍炙人口的美文!首先,标题就很独到,即切合题意,又富有文采,引用或化用名人名言不留斧凿之痕迹;论述中始终“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来展开,有对两类“大家”观点客观的评价,有对论述倾向的重点表达。思路开合有度,挥洒自如;用语准确简练,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