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
对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
【解析】
试题分析:
1.家是个美好的地方,因为家是爱的港湾,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但有时家的安逸也会让我们贪恋、止步不前,少了在路上的挑战、惊喜、希望以及带给我们的成长,“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着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2.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路是远方,是寻找,是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我们风雨兼程、永不退缩;怀着梦,跨越苍茫,哪怕会受伤,但是一路上也会有风景、有惊喜、有梦想、有美好的故事,在路上我们将收获阅历、智慧和经验;内心的勇气和对未知的渴望才是一路上真正动人的地方。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需要一路上的精彩。有时候,命运无情地把人抛到路上,所以人类行走在路上,只能“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行走,路上都会悲喜交杂、苦乐参半。
3.人生时刻在路上,睁大眼睛看世界、追逐梦想……但是我们的心里要永远珍藏着那个充满爱和温情、能给我们带来内心安定、能让我们不致迷失方向的家。人若无远方若不在路上,人生难免陷于枯滞、怠惰;若只有远方只有路,人生难免若无根之浮萍,漂泊无依。
对我们来说,人生既是道路又是家,把人生当作家,让心灵得到休息;知道人生是道路,让心灵有超越的追求。
立意上可侧重于“家”的美好来写,也可侧重于“道路”的美好来写,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人生既是道路,又是家”。作文中应重在释内涵、明意义、析原因,观点鲜明,辩证思考。
例文
心存远方,归处是家
我们一路奋战,在这个世界中拼上信念与坚持,然而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踏上的不仅是征途,也是安放心灵的一方净土。
贝聿铭曾经说过他喜欢去陌生的地方搞建筑,这位建筑大师直到晚年才放下他驰骋一生的事业。对于我来说,距离这位大师最近的地方是苏州博物馆,第一次去还是初中的时候,它被称为贝聿铭"最小的女儿",贝老在那里停下了事业的脚步,但也是在那里我初次接触到大师的佳作。贝聿铭的内心是向着远方的,这是我一直坚信的一点,当然,他的人生早已到达了自己选择的远方。他在18岁与建筑结缘,抛下父亲为他量身定制的人生,他远渡重洋,从宾大到麻省理工再到哈佛建筑学院,贝聿铭始终在探索建筑之真谛的路上,在他辉煌与坎坷并存的建筑生涯中,贝聿铭从未止步于现状,热爱挑战,热爱突破。越过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再到肯尼迪纪念馆,直至闻名世界的卢浮宫金字塔,最后他回归了故乡的博物馆。贝聿铭就这样心存远方走了一遭,他在人生路上寻获到的是建筑的精髓,是他的归宿。
我们的人生被定义为长长的道路,离开了港湾便一直漂向远方,总是追求着一些不知名的东西,便忘却那份最初的信仰。也许贝老并不那么自觉,兴许他从未有过“归宿”的说法,但他“到家”了,并且在自己的建筑中写下了不朽,开辟一片新天地。
而我不知自己出发了没有,也不知自己何时到家。
当我读到三毛的一篇《乡音》时,眼前明朗起来,懂得的也愈发深刻。故乡的风铃并未过多地牵动她的心,让她的灵魂荡起的是荷西带来的铃铛,是她在西班牙、德国和撒哈拉的日子,是她执笔写下的那些朴实而真挚的文字。想起三毛我便想起流浪,想起自由与不羁,风一样的女子在她的人生中自在飘荡,在她的文字中散发淡淡的忧郁,在逃离那些繁华后用灵魂与自由共舞。三毛的远方就是能时刻安身与快乐的地方,那便是她的家。我想这也许便是她对乡音的体味,心灵归处便是家,也无所谓来时的路多泥泞,更无所谓之后的路多曲折,那些人与那些事随风散在三毛的故事里,当她离开并重新出发时,便又有更多的归宿等着她。和三毛一样,我们都是流浪的人,不在等待契机的时候荒废,而是持有一份向前的心。
我开始羡慕贝聿铭和三毛的人生,走得义无反顾,走得自在轻快,在漫漫人生路上寻找一方净土,细心耕耘自我,建造灵魂家园。
既然已心存远方,我们便要踏上人生的大道,每个人都害怕彼岸遥遥无期,但盲目的行程只是白纸一张,离我们最近的归属永远都不会出现在视野里,更不会传进耳朵里。
你要用心,那里有远方,它看得到有家的地方,在心脏那儿,在你的人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