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进入高考复习最紧张的阶段,某中学高三年级的不少同学出现了“生活很疲累”“奋斗无意义”“人生无目标”“心理很敏感”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一位心理学专家被邀请给全体高三同学做一场心理团建讲座,下面是这位专家草拟的讲话条目,请你选择其中的三四个方面,确定一个具体明确的主题,为这位专家撰写一篇讲座的稿件。
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遇到困难和烦心的事情,听听别人的奉劝,也有好处。
但是,化解心里的矛盾主要还是得靠自己,心烦时不妨想想下面这些话,或许对调整心态有所帮助。
1.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
2.别害怕,天是不会塌的;
3.别后悔,谁都会做错事;
4.别失望,机会还会有的;
5.别放弃,坚持就有希望;
6.别生气,学会宽宏大量;
7.别迷惘,所做总有意义……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立意】题目由材料(事件描述)、写作要求两部分组成,其中事件描述中又暗含了“事件解读”。两部分各有其用,不可偏废或有所忽略。材料提供了两种情境,首先是某中学高三年级的不少同学出现了“生活很疲累”“奋斗无意义”“人生无目标”“心理很敏感”等问题,所以在立论时要考虑到讲座对象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这一要素,同时,更要考虑“生活的艰辛”“奋斗的价值”“人生的目标”“人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其次,心理学专家被邀请给全体高三同学做心理团建讲座,所以重点在于如何矫正指导学生健康地渡过人生的关键节点。暗含的解读,除了上述讨论,主要是专家的讲话条目。这份讲话条目又两块构成,首先是,提供“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的客观描述,并指出“化解心里的矛盾主要还是得靠自己”,要做好“心态调整”。第二块是重点,即条列出的讲稿纲目,每一条均有明确指向。写作要求除了写作基本要求之外,其实最主要的又分两部分,一是讲座稿件的文体要求,二是要求从专家草拟的讲话条目,选择其中的三四个方面,确定一个具体明确的主题。因此第一不能脱离讲话条目任意发挥,其次,如何建立所选择的这三四个方面的有机辨证联系才是关键,切不可将一篇文章写成了没有关联的“三四篇文章”。